央行舞高存備率 震後餘悸搶出招

人行宣布,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點五個百分點。這公布選擇的時點在周五收市後,本是「例牌」緊縮政策時光,但出於對日本地震、核洩之後,各路市場驚魂未定,金融動態亂糟糟的時候,一般預期政策會先看看形勢,謀定而後動。人行這一招,大出市場預期,恐怕首先中港股市就在弱於亞洲的情勢下,再捱一棍。

當前全球市場盯住日本,災難的亂象未靖,混亂已迅即轉向金融層面,炒作資本與「救國」資本合力,上演一場圓匯歷史性強勢,使日本政府和央行獨力難支抗衡無效,終須七大工業國聯手才挽狂瀾於既倒,令圓匯漲勢收斂。然而,七大工業國聯手目前還不過是虛張姿態,未有實質行動,圓匯好淡角力,勝負還有待後看,換言之,日本的金融亂局未決。

日本重建未有眉目,加上金融亂局未決,對中國的影響尚難全面評估。僅就日本大面積停產,可能對能源、礦產需求一時銳減,對中國來說,似乎對商品輸入通脹的重壓,可望鬆一口氣時,殊不料,日本核電部分報廢後,恐防對部分能源需求大增,又催谷起能源商品的漲價。整個形勢就是不確定,而在形勢不確定之際,內地上調存備率,是早有部署照章辦事,還是另有隱情?

相信兩種情況都存在,照章辦事指緊縮的需要與預期已形成。數據顯示,通脹處於持平但壓力加大狀態,中央將對抗通脹視為頭號大事,央行執行中央的議決,需要拿出政策行動。此外,三月十五日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連續四周在二厘九九七二後上行二十點二個點子,首超三厘的一年期存息,發行量亦放大到一百億元,價量齊漲成為預期加息的訊號。上調存備率是回應需要與預期,也是替代加息的緊縮。

另有隱情則恐是對形勢的判斷。日本震災除打亂全球產業鏈外,給大宗商品和通脹投下不確定性,而且更受中國關注的是,日本央行大規模注資留下後遺,此前的金融危機大注資救市,成為去年資產泡沫化及通脹的禍源,今次日央行大注資,怎無餘悸?日本一向是主要資本輸出國,大注資後的資本外溢是遲早的事。這個判斷,促使人行決心持續緊縮,也可謂有理有據。

至於在內地,早前幾大國有銀行就緊縮政策表態,有的認為加息有空間,而上調存備率無空間;有的認為不宜加息,而上調存備率尚有空間。業界看法分歧,凸顯了不同銀行有不同的優勢或壓力,對政策期望不同,但亦反映人行出招的餘地,於是政策走在事態出現之先,因為當局對通脹虎高度緊張,不敢稍微「瞌眼瞓」,防範通脹縱不能防患未然,防其惡化也以先下手為強,效果則莫能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