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遊戲」幻景 難掩通脹兇猛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一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百分之四點九,這是採用新權重及新基期後,使CPI數據低於市場預期。權重及基期調整,做法同國際慣例接近,因此官方留有可辯之處,自認權重調整後「人為」壓低的影響微不足道,力斥外間拉低CPI升幅○點三個百分點不準確。這似乎有點「較勁」,事實上,官方數據失真,脫離實際感受,內地民眾已經習以為常,特別是通脹,更是寧信感覺不信數據。

通脹低於市場預估,並不能改變通脹升溫的預期,其效應恐怕是產生政策麻醉的作用,讓決策者行動遲緩,或者大條理由遲緩,但當從麻醉狀態醒來後,難免忽然意識到問題大了。在民眾看來,通脹猛如虎,管牠臉相是兇是笑,都會猛撲過來吃人。「數據遊戲」當可使得通脹虎面相溫柔些,民眾並不會因此認為牠不咬人。民眾時時刻刻真金白銀餵入虎口,數據幻景又怎麼會讓他們安樂?

即使CPI不涉造假,統計方法也無偏差,CPI權重一升一降,背後的政策因素也是不可忽略。居住類權重提升了,其當前的背景是面對強力的政策打壓,一旦撇除政策打壓,居住類權重會飛;食品類權重降低了,但不可忘記一方面存在廣泛的行政限價,另一方面對農產品明的補貼(如補貼收購及釋出儲備)、暗的補貼(如綠色運輸通道)兼施,不想讓食品價飛。不難想像,沒有這兩條,價格歸於市場化,通脹之虎又是何等模樣。

政府能怪民眾把數據看成傳說,篤信本身的感覺嗎?回過頭來看CPI,雖然不及市場預計的高,但百分之四點九絕對並不低。重要的是,惡化的勢頭很強、機會很高。除了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漲百分之六點六,有明顯領跑CPI的態勢,帶出強烈的暗示之外,農產品價格及期油價格兩大全球性因素,都令人難以小覷通脹壓力。

全球糧食現貨、期貨通漲,棉花、白糖、小麥均創下歷史新高價,雪上加霜的是,中國北方又有旱情添亂,由此而來的漲價,將會在日後的通脹數據反映出來。同時,石油在新興國需求強勁,發達國需求回升推動下,油價勢必處於看漲周期。農產品及石油兩大基礎原料,將使中國工業生產面臨「十二五」新的高漲周期,同時將承受漲價的衝擊,這些漲價因素,可都是中國無能為力的,當局行政手段再辣,也是鞭長莫及。

此外,美日歐繼續其極寬鬆貨幣政策,給新興經濟體再添通脹壓力,正在迫使各國不斷加息對付,從而推升當地投資成本,進一步形成成本與漲價的惡性循環。中國亦不例外,德意志銀行預計,今年新興經濟體平均通脹率將維持於百分之六以上。不同方面匯集的訊息,在在加深對惡性通脹的預期,內地通脹數據「人為」回落,絲毫不能改變通脹惡化的現實,決策者麻醉其中遲緩行動,將如同重症誤醫,徒生失救風險。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