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事政變 華府如何應對

緬甸本月一日發生軍事政變,國務資政昂山淑姬等多名政要被軍方拘留,權力移交至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軍方奪權後開始大規模改組政府。今次政變亦是繼1962年和1988年,該國軍方再一次推翻民選政府。

事緣去年11月,昂山淑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在國會選舉中大獲全勝,在476個選舉席位中贏取396席,得票超過八成,反觀由軍方支持的聯合團結發展黨,只能拿下33個席位,得票率約為7%。緬甸軍方指摘大選存在舞弊,軍方高層上月公開表示,如果有關方面不遵守2008年制訂的現行憲法,就應該將憲法「撤銷」,甚至聲稱不排除發動政變的可能性。

不穩因素 及早消滅

眾所周知,現行憲法對緬甸軍方「保護」得相當周全,軍方在議會有25%當然議席,而任何新憲法條款,必須獲得超過75%議員通過,意味着修憲必須通過軍方這一關。更重要的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可在國家出現重大危機時接管並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力,當中的11名成員中,國防軍正副總司令、國防部長等軍方背景成員佔了6人。既然軍方已經是「太上皇」,為甚麼還要大費周章,冒天下之大不韙搞軍事政變?

事實上,有昂山領導的文人政府在前台「當家」,軍頭們就可安坐幕後而毋須親自出面處理敏感議題。最明顯的例子是,在羅興亞難民問題上,昂山刻意跟軍方保持一致步調,以致多年累積的道德光環幾乎一鋪清袋。軍方之所以毅然發動政變,很可能是出於權力的不安全感,昂山或許願意跟軍方配合,但等待接班的其他全民盟成員呢?一般民眾又會否誤會民主運動事有可為?軍方今次行動,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將不穩定因素消滅於萌芽狀態?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對緬甸變局的反應激烈,威脅會「有所行動」。問題是,華府將會做甚麼?像在委內瑞拉那樣扶植「雙胞胎政府」?還是像對付俄羅斯、伊朗等國那樣,持續實施制裁?被孤立的緬甸又會否進一步倒向中國?這些都是拜登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