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踢走特朗普 言論自由有邊界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支持者闖入華盛頓國會山莊,引發暴動,先後被多個社交網站禁止發文,其中Twitter(推特)在當地時間8日宣布,將永久移除特朗普的個人帳戶,並指他有進一步煽動暴力的風險。

眾所周知,社交網站是特朗普跟支持者溝通的最重要平台,甚至如威脅對別國採取軍事行動等重要訊息,也是透過社交網站而非白宮發放,特朗普有時甚至一天之內連發幾段推文,以致被外界形容為「推特治國」。

據統計,特朗普上台以來說謊超過二萬次,其中Twitter正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例如去年10月,特氏便在Twitter轉發極端組織「匿名者Q」一項沒有根據的陰謀論──恐怖組織阿蓋德的領袖拉登其實未死,當年被擊斃的其實只是一名替身。結果貼文一出,引發軍方強烈不滿。

商業利益 難以割捨

有趣的是,Twitter在如何對待特朗普的問題上,跟共和黨面對類似的困境,後者不敢得失特朗普龐大的支持者,遂一直對其胡作非為隻眼開、隻眼閉;而對Twitter來說,特朗普帶動的巨大流量,商業價值無可比擬。特朗普在Twitter有近9,000萬追蹤者,相當於該網站每日活躍用戶的48%,這就難怪Twitter日前宣布暫時凍結特氏的帳戶後,該公司的股價一度下挫3%。

面對外界要求封殺特朗普的壓力,Twitter在去年總統選舉結束之後,開始對特氏的「問題推文」進行標籤,但通常只是指出其對大選結果的描述「存在爭議」,仍然容許人們閱讀,直至國會山莊爆發流血暴亂後,才迫於無奈「割愛」。

Twitter終於對特朗普「痛下殺手」,再次證明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言論自由並非漫無邊界,更不是簡單的「我愛說甚麼就說甚麼」。看看特氏被關停帳戶的其中一則「肇事推文」,只是表明自己不會出席本月20日的總統就職典禮,Twitter卻認為這等於向支持者暗示,當日在會場「搞大事情」不會誤傷他,故有「煽動暴力」之虞。「政權安全」凌駕「言論自由」,美國還不是一樣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