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合縱可成 奈何各自為政

東盟十國領袖昨日雲集曼谷,參加第三十四屆峰會,中美日代表齊齊缺席,少了大國的干預,反映這個屬於東南亞的聯盟終成氣候。

強大的獨立經濟體系是提升話語權的首要條件,在中美貿易戰的不明朗因素困擾下,東盟更需同舟共濟,會上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即推動電子商貿和數碼產業,預料新加坡將繼續扮演主導角色。為達致經濟一體化,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亦倡議增加區內勞工的流動性和保障,各國同時簽署多份價值逾百億元的雙邊貿易協議,看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南海博弈成絆腳石

不過,利字當頭背後,盟內的嫌隙也逐一浮面,先有馬來西亞指摘緬甸遣返若開邦羅興亞人的做法不當,後有越南當局批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赤柬問題上失言,菲律賓亦嚴正關切印尼傾銷情況。大團結的表象下,怎樣解決各國各自為政的現狀,將是東盟的首要挑戰。由於東盟不倣效歐盟建立共同議會制,盟策如何上行下效,僅取決於各領導人的執行力,最終所謂共同進退,隨時淪為一紙空言。

在處理洋垃圾和海洋塑膠的問題上,東盟輕鬆地達成共識,但面對南海爭議,明顯充滿猜疑顧慮。馬國敦促東盟盡快起草南海行為準則,最快年底可完成一讀,但暫時所見,十畫只得一兩撇。馬國點出了癥結:「南海準則須由東盟作為一個團體來完成,而不應在對該地區提出重疊主張的成員國之間單獨討論。」這段話顯然衝着越南和菲律賓而來,表明南海不是中越或中菲的家事,而是應交由東盟與中國協商。

這點無疑可令東盟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但相對而言,個別國家的影響力會因此被削弱和稀釋。越南總理阮春福雖明言「各方須避免軍事化,尋求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但如何擺平各國領土主張的分歧,申索方似乎較傾向採取單邊策略。菲律賓在會上剛好跟印尼就海洋專屬經濟區問題制訂法規,在杜特爾特眼中,東盟功能暫時只是提供這種平台,缺乏權威和約束力。倘若中國可與菲越各自交易,又何必爭取東盟蓋印核准呢?如此看來,南海博弈成了東盟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