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灣兩艘油輪被炸,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迫不及待拿出視頻,指控伊朗派船拆下未爆的水雷,是襲擊的幕後黑手。德國外長卻反指美方言之過早,影片不足以證明它是伊朗所為。無論真相如何,這次「意外」肯定令美伊和談更加遙不可及。
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軍林肯號航母虎視眈眈,波斯灣局勢每況愈下,表面上糟透了,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它可能間接緩解一場全球經濟危機。襲擊事件刺激油價急升,但隨着國際能源機構表示原油來年將供過於求,石油輸出國組織或需要大幅減產,油價又應聲回落。日本暖冬、歐洲石化加工業放緩、貿易和製造業前景轉差、美加巴西的原油供應上升等因素,都令油價下行風險大增,因此弔詭地說,如果沒有美國打擊委內瑞拉和伊朗的石油出口,問題必進一步惡化。
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官員日前討論油價跌至每桶四十美元以下的可能。沙特爭取將油價保持高位,普京卻冷言相向,說俄羅斯經濟夠多元化,沒有這種需要。現時局勢,最焦急的莫過於倚賴石油出口支撐經濟的中東國家,波斯灣衝突有危也有機。
與上次油輪襲擊不同,今次受害者不是沙特和阿聯酋,而是載滿甲醇和石腦油的西方油輪,有石油業界表示,「目標選擇得非常好」,認為是次攻擊經過精密且準確計算,把既得利益者說得呼之欲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早前發表報告,指美國若成為原油出口國,油價上升利多於弊,更特別提到這因素會影響政策,並將其他地區的能源限制視為機遇而非威脅,以此觀之,華府實施伊朗石油出口禁令,美艦駛入波斯灣,對伊朗施加新的制裁,連串動向無非想幫助自己盡佔石油之利。這亦解釋了美方為何無心戀戰而又無意談判──僵局正是他們的靠山。
美國、沙特連同阿聯酋沆瀣一氣,普京對此心知肚明。特朗普意欲重劃國際石油市場板塊,想將伊朗和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邊緣化,威逼歐洲入口貴價美國燃氣,目的是確保在環球經濟變差的大環境下,美國經濟能撐到他明年連任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