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代美出使 伊朗進退兩難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日及國務卿蓬佩奧訪德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德國外長馬斯先後宣布,將於本月中旬到訪伊朗斡旋,為華府炮製的僵局找下台階。

雖然特朗普連日在Twitter發文攻擊德黑蘭,罵其國之將破,但所謂「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近日連番迹象顯示伊朗局勢正在悄悄降溫。美軍情報指革命衞隊已將波斯灣船隊上的短程導彈撤走,航母林肯號則在阿拉伯海按兵不動,雙方都在觀望局勢發展,盡量減低開戰的可能。可以預見的是,日德調解人訪伊之前,中東暫且可以維持短暫的和平。

不過,非正式的免戰期其實只去到七月七日──伊朗五月八日向中俄英德法五個核協議簽署國作出了六十天「箍煲期」承諾,保證期間將繼續履行核協議,不增加濃縮鈾提煉。英德法更度身訂造特殊的貿易機制,供伊朗與歐盟交易,但礙於美方施壓,機制才遲遲未運作。如今緩衝期只剩一個月,非常考驗美伊的外交智慧。

經濟制裁收窄談判空間

德黑蘭縱然不想發動正面戰爭,但有北韓和利比亞前車之鑑,貿然與美談判也不成出路。面對解除制裁遙遙無期,暫且只能見步行步,透過軍事升級增加叫價能力,並藉此紓解國內強硬派的政治施壓。華府雖然緊扼石油出口禁令,但顯然投鼠忌器,並未兌現增兵十二萬的誓言。而為了解套,特朗普親自請出安倍作和事老,儼然釋放積極示好的信號。外界相信安倍已獲得華府的授權和保證,為特朗普和伊朗總統魯哈尼會晤鋪路。

如今魯哈尼準備接發球,談判成敗責任在他。倘若他維持一貫強硬作風,堅持要美方先撤走制裁才肯展開談判,叫安倍白行一趟,特朗普便可堂而皇之說他們已盡力,接下來的結果全是伊朗咎由自取。反之,華府若拒絕伊朗的善意,否定了談判選項,魯哈尼就再無理據制止革命衞隊大展拳腳,正中美軍下懷,給予出兵的口實。

美國也可以等伊朗經濟被制裁拖垮,這就是伊朗吃虧的地方。美朝河內峰會破局後,金正恩便陷入這種求撤制裁不得、求戰不能的尷尬困境。伊朗正是害怕遭受同一命運,才會猶豫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