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調查特朗普通俄醜聞的獨立檢察官米勒日前打破沉默,公開指摘俄羅斯企圖干預一六年美國大選,為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妮帶來傷害;至於特朗普有否妨礙司法公正,米勒則重申,如果調查團隊確信總統沒有犯罪,會明確在報告中說出來,惟該團隊不能就此提供結論。
彷彿擔心外界沒有弄懂他的話,米勒進一步強調,根據司法部的規定,即使總統在任期內有犯罪行為,司法系統亦無權作出起訴,不過司法系統沒有權限做的,國會卻仍可以採取措施繼續跟進。所謂「採取措施」,說穿了就是國會對總統發起彈劾。米勒的這一席話,不啻於為彈劾特朗普開了第一槍。
米勒是在司法部大樓作出上述聲明的,眼尖的人注意到,米勒理論上的頂頭上司、司法部長巴爾當時並沒有在場,而米勒調查報告出爐後,巴爾對外公布「摘要」時,米勒亦沒有為對方站台,其後更多次有報道指米勒團隊中人批評巴爾對報告的理解不準確。按照巴爾的說法,他曾跟米勒確認,調查團隊並不是因為司法部不能起訴現任總統的規定,才決定不作起訴;米勒的公開發言,等於摑了他一記響亮耳光。
米勒把話說到這份上,可算是把立場挑明了。前聯邦檢察官雅各布斯明言,米勒是以自己的方式說總統犯了罪;哈佛法學院資深教授德肖維茨則批評,米勒的調查報告檢查總統是否通俄及妨礙司法公正的手法過於片面,既沒有檢視對總統有利的證據,亦沒有像法庭那樣由控辯雙方作交叉盤問,米勒對特氏定罪作出取態,有越權及違反政治中立、偏袒民主黨之嫌。
不管怎麼說,現在壓力又來到民主黨這邊,面對黨內基層及眾議院新秀們發動彈劾的壓力,議長佩洛西本已左支右絀,如今米勒「火上澆油」,這位議會元老能否頂住?一旦祭出「彈劾總統」這把尚方寶劍,到底是像特氏所想那樣,在參議院共和黨人的護航下順利過關,從而為自己製造「被害者」形象博取選民同情,還是在過程中揭出更多重大醜聞,形成牆倒眾人推的骨牌效應,外界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