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醜聞鮮問責 調查淪為遮羞布

鑑於港鐵沙中線的「剪鋼」醜聞不斷發酵,港府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民間的反應多不看好,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又來這一招?不錯,成立調查委員會已經是港府處理各類醜聞的慣例,萬試萬靈的擋箭牌,結果亦大同小異,不是歸咎於制度的錯,就是找幾個替罪羔羊了事。這種拖延時間、丟卒保帥的卸責手法,大家都看到厭了。

沙中線「剪鋼」醜聞最近愈揭愈多,愈揭愈臭,至於罪魁禍首是誰至今仍然雲遮霧罩。更蹊蹺的是,事件發生於三年前,直至最近才被人踢爆,箇中原因啟人疑竇,如果說沒有涉及隱瞞,根本沒有人會相信。運房局局長陳帆近日承認,去年九月該局人員接獲沙中線紅磡站工程分判商的電郵,要求因應項目的技術問題會面,當局轉交同事跟進,但他強調過程中沒有知會他本人。也就是說,當局至少九個月前已知道問題存在,但秘而不宣,將公眾蒙在鼓裏。而陳帆指自己「未獲知會」,其實是將責任推給下屬,但身為最高主管,涉及工程造假及基建安全這等大事自己竟然全不知情,這是合格的管理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沙中線紅磡站「剪鋼」事件未了,土瓜灣站又爆造假醜聞,據報承建商月前自行改動建築圖則,將來往車站大堂至月台梯間的雙層鋼筋結構牆,變成了單層牆,也成了「危牆」。沙中線共有十多個車站,目前已有兩個車站被揭出問題,令人質疑其他車站也存在漏洞。推而論之,既然港府不監不管,偷工減料成為常態,其他基建的安全性一樣靠不住,單看最近暴雨下高鐵九龍站變成「水舞間」,就知道何謂豆腐渣工程。

在這種情況下,港府雖然成立調查委員會,但觀乎其調查範圍僅限於沙中線紅磡站的「剪鋼」醜聞,就顯示此舉不過是應付民意。事實上,沙中線計劃年底開通,而調查時間也恰好半年,等調查完成列車也開通了,到時事過境遷,很可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時間是淡化醜聞的最佳手段,也是港府動用「拖」字訣的秘密所在。

當年南丫海難事故,港府成立由法官牽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最終提交一份報告了事,個別管理人員背上黑鍋,高層全部安然無恙;前年鉛水醜聞轟動全城,獨立調查委員會的結論居然將問題全部歸咎制度,沒有人要為此負責,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一味包庇下屬,被輿論詰難時,她甚至揚言「官到無求膽自大」;再早些的高鐵工程延誤超支案,調查報告雖然直指運房局、路政署監管不力,最終也僅是高鐵洋總裁提前解約走人,酬金卻分文不少。很明顯,調查委員會早已淪為卸責委員會、拆招委員會,成為港府的遮羞布。

說起來可悲,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過去在內地特別多,如今香港不遑多讓,在這方面儼然已經「一國一制」。港府胡混度日,基建醜聞迭爆,最終吃虧的不都是納稅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