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明渠多波折 談何民生無小事

「民生無小事」由上屆政府講到今屆,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事實勝於雄辯,元朗一條天價天橋不僅激起揮霍公帑的爭議,更不堪的是,同一位置的明渠活化工程又因為天橋動工在即而受到阻延,居民只能無了期忍受臭氣熏天之苦。民生無小事到底是口號還是實情,一項地區工程已說明一切。

為改善人車爭路情況,港府十年前提出在多區進行改善環境計劃,建議在元朗明渠建造一條由朗屏站連接到教育路的大型行人天橋。可惜當局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一拖再拖下,延至今年才交到立法會審議撥款,天橋造價亦由當初的二億元飆升至逾十七億元,比汀九橋還要貴,令人咋舌。有關方案一出,不但被多個專業團體狠批浪費公帑,立法會同樣有極大的反對聲音,惟在建制派保駕護航下,預料有關撥款在七月休會前可獲通過。

可以看見,一項簡單的地區基建竟然拖拉十年還未動工,現在更創出天價,是否物有所值本已被人質疑,豈料又因為路政署及渠務署在規劃之初思慮不周,互不協調,忽視了五年前提出的明渠活化工程不能與天橋工程同期進行,結果明渠活化工程被迫讓路,起碼延至二○二三年天橋落成才有望展開。

眾所周知,元朗明渠貫穿元朗郊區及市區,原意為疏導雨水,也是該區的主要通風廊,無奈胡亂排污問題嚴重,淤泥加上污染物令明渠臭不可聞,居民甚至有窗不能開,生活大受困擾。渠務署在一三年提出活化「除臭」計劃,本來是好事,如今卻因為興建天橋而被迫擱在一旁,居民一等再等,結果還是要繼續捱臭,箇中苦況,不足為外人道。說到底,部門之間欠缺溝通,基建工程拖拉,辦事欠缺效率,正是活化明渠一波多折的罪魁禍首。

事實上,香港近年基建不論大小,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興建天橋也好,活化明渠也罷,動輒拖拉十多年,造價飆升固然浪費公帑,市民遲遲無法享用設施才是罪大惡極。以元朗天橋為例,原意是改善人車爭路,十年前已有這樣的問題,十年後情況肯定更加惡劣,工程前後耗費最少十多年才能完成,期間居民承受的不便,因道路擠擁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以至人身安全問題,代價不可謂不大。至於活化明渠受阻,同樣也是代價不菲。見微知著,地區小型工程尚且如此,大型基建延誤超支對經濟民生有多大影響,不言自明。

巧言令色鮮矣仁。林鄭上任以來,擺出女媧補天的有為姿態,揚言重民生輕政治,以為這樣就能敷衍輿論,但隨着一項又一項民生議題擺上枱面,港府不是光說不練就是諸多搪塞,人們終於明白,林鄭所謂重視民生不過說得好聽而已。在政府部門互相扯皮之下,民生維艱,競爭力每況愈下,高官口中的「民生無小事」,不啻是個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