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狂飆民生苦 小修小補怎解決

高處不勝寒,市民不勝悲。數據顯示,本港樓價連升二十五個月,不僅延續歷年最長升浪紀錄,累積升幅更接近四成,令人咋舌。無殼蝸牛上樓無期,基層市民望樓興嘆,港府卻苦無增加土地供應之法,只能以小修小補搪塞,挖東牆補西牆,根本無濟於事。

就在港府高官煞有介事承認劏房是不適切居所之際,關注團體昨日炮轟港府沒有履行監管責任,任由劏房業主與租戶簽訂不平等條款,縱容濫收水電費及大幅加租亂象,涉嫌違反法例,要求當局正視。毫無疑問,關注團體說的都是實情,劏房戶慘遭剝削也是事實,然而在拓土建屋舉步維艱的今日,要是港府嚴格整頓甚至取締劏房,根本無力安置二十萬劏房戶,這才是當局對劏房亂象睜一眼閉一眼的原因。

事實上,本港房屋問題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平均輪候時間創五點一年新高;另一方面是私樓樓價失控狂飆,租金節節上升,買不起又租不起的基層市民,不是住在危機四伏的劏房,就只能望天打卦。房協適時公布即將試行未補價資助單位分租計劃,供公屋輪候冊人士申請,出發點是好,問題是,有關單位主要來自住宅發售計劃及夾屋,當中適合分租的單位少於一萬五千個,最終更可能只有數千個單位參與,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

明眼人都知,本港房屋問題的癥結來自土地供應不足,這也是樓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主要理由。港府沒有針對性解決問題,反而一味在細枝末節上修修補補,不僅是本末倒置,簡直就是做騷。可以看到,林鄭政府上台以來,房策看似花招多多,從新居屋、白居二、港人首置上車盤、綠置居到共享房屋、組合屋等計劃,港府推出的置業或租樓大計一個接一個,令人眼花繚亂,可惜無一不是雷大雨小,提供的單位數量非常有限,和前朝相比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尤其是綠置居將公屋數量封頂,變相令公屋流轉陷於停頓,令本已望穿秋水的輪候大軍雪上加霜。今次的房協未補價資助單位分租計劃,也是聊勝於無而已。

最令人憤怒的是,面對日益嚴峻的房屋問題,林鄭口口聲聲「非常焦慮」,但港府究竟做過甚麼呢?沒錯,林鄭甫上台就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土地選項進行「大辯論」,但歷屆港府成立類似的研究諮詢組織還少嗎?對解決問題有實際幫助嗎?幾可斷言「土地大辯論」又是一場拖延時間的公關騷。何況港府對「大辯論」早有預設立場,不敢觸動發展商及鄉紳利益,有例不敢用,有地不敢收,拓土建屋一事無成又何足為奇。

私樓買不起,公屋輪到死,居屋爭崩頭,這就是今日香港的寫照。古人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現在香港人上樓,何嘗不是難於上青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港府一日沒有打破既得利益的決心,沒有迎難而上的魄力,不管推出多少置業或租住階梯,最終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