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天橋成天價 港府愧對納稅人

在早前出爐的一份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香港位列第二,「政府效率」更被推崇為全球第一,港府忙不迭為臉上貼金,一般市民卻根本高興不起來。遠的不說,單是近日惹來滿城風雨、被輿論狠批為「天價天橋」的元朗輕鐵朗屏站行人天橋,拖足十年尚在紙上談兵,成本卻由當初預算的兩億元激增至逾十七億元,最終何時落成、造價多少更是未知數,見微知著,所謂港府「政府效率全球第一」真不知從何談起。

事實上,香港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十大基建如此,地區小工程亦如此,人們早就見怪不怪,但元朗行人天橋造價之離譜,仍然超出人們的想像能力及忍耐底線。一個小區的行人天橋而已,憑甚麼造價要那麼貴,十七億元是如何算出來的?正如有人指出,善用這些錢,「可以建造近兩萬個公屋單位,近二十家醫院或海水化淡廠,或者資助多十萬個大學學位」。若用一位前議員常用來形容立法會拉布造成公帑損失的「午餐肉罐頭」來計,恐怕可以堆成另一座大帽山。

對於「天價天橋」的質疑,港府卻輕描淡寫,力陳該天橋與眾不同,諸如比一般行人天橋長十倍,地下有溶洞只能旱季動工,還要顧及對周邊居民的影響云云,彷彿該工程的技術含量特別高、建造難度特別大似的,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即以玫瑰園計劃核心工程之一的汀九橋為例,跨海而建,雙邊行車,無論長度、高度、寬度都比元朗行人天橋多一倍以上,技術難度更加不可同日而語,但汀九橋僅用三年建成,造價不過十七億元。雖說汀九橋建於二十年前,如今的人工及材料成本要貴一大截,但怎麼說都好,一座小區的行人天橋的造價竟與跨海大橋並駕齊驅,仍然令人難以置信。難怪網上討論區撻伐聲一片,有人直言「如此玩法,庫房再水浸也捱不了多久」,更有人揶揄「一定不會涉及腐敗」。

元朗行人天橋是否涉及腐敗暫且不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再次反映港府一貫拖拉的怠政作風。前特首曾蔭權任內率先提出元朗天橋計劃,美其名曰疏解人車爭路問題,但計劃推出後就走上漫長的程序,諮詢復諮詢,研究復研究,蹉跎歲月之餘亦致成本激增。港府官員平時將審慎理財掛在嘴邊,更以所謂財政赤字恐嚇市民,在扶貧濟困方面斤斤計較,甘當守財奴,但在基建方面卻換了一副面孔,根本不當納稅人的血汗錢是錢。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港府揮霍成性固然醜陋,立法會未能把關同樣失職。建制派甘當橡皮圖章,沒有獨立意志,而反對派更加虛偽,擺出一副為民請命的姿態,更不時拉布阻撓施政,但在關鍵時刻卻失去蹤影,淪為揮霍公帑的同謀。事實證明,政客關心自己的席位遠多過公眾利益,除了做騷搞搞震,甚麼都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