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壇竄紅 今昔不同

「我可不願意迎合讀者的好奇心,做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我已經是失意落魄、無欲無求的人,惟願在無聲中消失。」說這話的人,不要說現在的香港人,就是內地人大概也沒幾個知道他是誰。然而,他還是發了聲,不會「在無聲中消失」,這個人就是三十六年前即一九七五年召開第四屆人大會議上當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姚連蔚。

他當時「排名」最後,年僅四十一歲,也沒有人知道這位新進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來歷。那時正值文革後期,這種政壇上「平地一聲春雷」坐火箭上來的人物並不稀奇。四屆人大上和他一起「一飛沖天」的陝西工人代表還有當了副總理的吳桂賢。在「陝西支左」的二十一軍軍長胡煒,也一下子當上了副總參謀長兼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他們成為「陝西幫」在北京出任高官的「三副」,陝西「政治風水」不俗,為時人津津樂道也。

姚連蔚農民出身,當過兵,復員進工廠,根正苗紅,文革中又是造反派頭頭,在武鬥中「指揮作戰」尤其英勇,這在文革的「政治遷升遊戲規則」中佔盡優勢。他說:「我能一步登天,自己做夢也沒想到。那時選黨代表、人大代表,上面把階級出身、民族、宗教信仰、工作單位、性別、年齡、籍貫、海外關係這些都確定了,要下面按圖索驥。當時,中共九大主席團圈定人選……只有我是正兒八經的陝西西安籍工人——這正是大會主席團要物色的人選,進了大會主席團後,進中央委員會也一路綠燈了。歷史的一幕就是這樣演出的。」

一個人在政壇、官場能這樣竄紅,一步登天,的確荒謬,但其中沒有腐敗,清清楚楚、清清白白,也沒有人事「黑幕」,和今天的買官賣官大異其趣。如今的官場中人或非官場中人要想「進步」、晉升或鑽入體制弄個「紅頂子」,那要走多少門路,託多少關係,花多少錢財,施多少賄賂,幹多少壞事,不在腐敗中有出色表現,休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