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區區之數

商界要改善形象,捐錢是其中一途,但卻不應捐給政府。商界捐錢給政府,就算今次可以籌足五十億元,對商界的形象能改善多少?去年光是企業繳交的利得稅,已經有九百九十二億元,四捨五入,可算是有千億元之譜,那五十億元和這一千億元比一比,就算不是九牛一毛,也不過是區區之數。如果這一千億元也買不到市民的歡心,那一千億元的百分之五,又如何發生效用?

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政府自己不缺錢,水淹庫房。那些錢用來東派西派,如果真的是有安全網的漏網之魚,政府自己也可以修補,如果錢仍然是經政府去派出,那實在無法說服市民,市民會問,為甚麼政府每年那二千多億元中無法惠及,而一定要由「關愛基金」支出?政府在自己的大金庫之外再另設一個小金庫,那就很容易讓人以為政府為了自己省錢,才另外再籌集資金,把責任再分一半予商界。

以現時的經濟情況,錢不是問題,心才是最重要。由那些大富豪手中簽出支票,到受惠人收到援助,中間隔了千重萬重,受惠者根本不知道誰是捐獻者,想多謝也不知道多謝誰,那就等於綜援戶拿那一萬元,不知是來自哪間企業的利得稅。

所以,商界想透過捐款改善形象,就最好自己做,能捐三幾億元,可以做的好事,真是多如牛毛。大富豪不但捐錢,而且可以直接控制過程,讓受惠者感受得到,最簡單如在大學成立獎學金,學生拿了那一萬大元,永遠都會記得拿過×××獎學金,在履歷中也會大書特書,既有力又直接。再者,捐款者可以花心思、定目標,這總比在支票上簽個名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