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包容批評雅量可嘉

十一屆政協三次會議昨日閉幕。雖然外間形容的「黨委揮手,政府動手,人大舉手,政協拍手」大格局未變,但從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角度而言,這次大會對批評的包容確實比以往大度,顯示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一個標誌是,這次大會發言,雖說都是事先內定,並非委員推舉,但每次都有一位發言者「發炮」,一位指斥地方政府過度依賴賣地收入是房價猛漲內因之一;一位批評國家統計局的GDP增長數據方法不科學,難以服人;一位則狠批搞形式、搞花架子等官場不正之風。在三日四十八位大會發言者中,恰恰是上述三門「大炮」博得最多掌聲。當中批官風那位還贏得九次掌聲,按八分鐘發言時間計,平均不到一分鐘即獲一次掌聲,以頻率計居「兩會」所有報告、發言首位。

依照程序,每一位獲上頭安排大會發言的委員,都必須事先將發言稿交大會籌備機構審查,無問題才批准印發,到時發言。今次三篇意見尖銳的發言稿得以順利過關,當局的雅量與自信也值得肯定。

我一直認為,執政黨和政府都是人而不是神,不可能句句真理、事事正確。作為政協委員,應本着對人民、國家、歷史負責的精神,對正確的方針、政策旗幟鮮明地支持,對缺失、陰暗面實事求是地批評。畢竟對執政黨、政府來說,「成績不講少不了,缺點不講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