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將於當地時間十一月四日起恢復對伊朗進行全面制裁,除了銀行及石油行業外,亦有七百名伊朗人被列入制裁名單,規模比二○一五年伊朗核協議簽署之前更加龐大。然而,今次華府留下了一條大尾巴,容許八個國家暫時豁免停止向伊朗購買石油。
有消息指,日本、南韓、印度等均在華府周一正式公布的豁免名單內。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相關國家承諾完全停止或逐步減少入口伊朗石油,並在「其他方面跟美國」合作。值得留意的是,伊朗是印度進口原油的主要來源國之一,山姆大叔一方面禁止印度入口伊朗石油,另一方面乘機填補市場空隙,成為印度主要原油供應商之一。今年六月,美國對印度出口的原油數量,就較去年同期增加逾一倍。
明乎此,就不難理解為何歐盟不在制裁豁免名單之內。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歐盟譴責之聲此起彼落,更有甚者,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懶理特朗普政府多番警告,堅持推進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僅此一項,即足夠被華府視為「不合作」的黑名單。
事實上,這正是特朗普一貫的分化策略。早前華府威脅對進口鋼、鋁材徵收高額關稅,要求各國個別跟美國談判,以取得對己方最有利的結果;再如重新訂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條款,華府也是採取「逐個擊破」策略,先搞定墨西哥,再迫使加拿大讓步。再說,華府壓根兒就不相信歐洲公司會為了一個伊朗而放棄在美國的利益。儘管歐盟推出「特別用途工具」機制,讓成員國在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實施後,仍可與伊朗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做生意,但一般相信效用不大。事關歐洲公司得罪美國,將連帶喪失在沙特的商機,後者財雄勢大,且近年積極開放市場,吸引力絕非伊朗可比。
美國恃勢凌人,或許可令盟友屈服,但不代表伊朗就此被壓垮,一來中國、俄羅斯等未必會跟隨華府的指揮棒起舞;二來大幅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勢必進一步推高國際油價。
最重要的是,美國失信在先,再要北韓棄核,無異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