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撤銷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支持加拿大譴責中國議案的聯署,更表明重視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絕不干涉中國內政。追隨美國的立場,一下子轉變了。媒體說是因美國不予加入北約組織,只予軍事援助,讓其挑戰俄羅斯,作嘍囉,卻無後援。烏克蘭感到被出賣,因而改變立場。這樣的分析或許有據,但烏克蘭的轉變立場,非因一時意氣,而是有着更深的結構因素。
一是烏克蘭的對外貿易,首位貿易夥伴便已是中國,其次是俄羅斯。美國遠在大西洋以外,歐盟經濟困難,政治紛爭不已,二者都難以期望在貿易與投資上可助烏克蘭。
二是俄德北溪二號管道即將開通,俄羅斯輸歐天然氣,可不經烏克蘭,幾十億美元的過道費便消失。烏克蘭怎樣支付每年冬天從俄進口的天然氣呢?已陷絕境的經濟,更會百上加斤,難以翻身。
三是烏克蘭希望借中歐班列推動經濟,和收取過道費。但波蘭與白羅斯的中歐班列還佔絕對優勢,且波蘭、德國等也大事擴建有關設施,增強通道能力。俄羅斯則力闢聖彼得堡港的通道。南路,由阿塞拜疆利用BTK鐵路通往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經黑海沿岸入伊朗等,都會分流中歐班列經烏克蘭的運量。烏克蘭謀為歐亞貿易運輸的樞紐,若不能吸引中歐班列途經,便無機會。
四是烏克蘭目前的經濟優勢低落。東部工業陷於戰火,再投資缺乏。優勢只是人才出口和西部的農產品出口。後者出口市場的歐盟競爭巨大。波蘭亦不會放任烏克蘭農產品進口歐洲,中東北非的傳統市場,也已為俄羅斯南部農產品佔據,市場拓展不易。
中國反而是最大的潛在市場,烏克蘭正全力開拓。以烏克蘭的農產品來換取中國價廉物美的日用工業製品,對烏克蘭廣大的人民來說,正是優勢互補,也減少對歐盟的貿易逆差。
烏克蘭的政治一直受制於親美的極右勢力,和自國營經濟崩潰中發私有化財的寡頭集團。但民間和公民社會,包括各方的精英並不屈服,此所以每次民主選舉結果,都要靠美國資金、極右勢力來不斷用顏色革命來推翻。
今次對華立場反覆,相信是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也是烏克蘭社會最佳經濟選擇。捨中國以外,烏克蘭別無救星,與中國友好,也可借中國之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烏克蘭才有機會發揮其地緣戰略的優勢。
苟能如此,除非美國又策動「顏色革命」,東歐,乃至歐亞,國際的政治形勢又大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