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連續在立法會服務了12年,全面參加了有關土地房屋及撥款等供應及政策實施的會議,看盡了官場百態,見識了土地爭奪是一場沒硝煙的持續和不停的戰爭。首先,行政長官為首的管治集團是採取甚麼土地和房屋的供應立場及政策?有關任內的整體供應是側重哪方利益?有否決心和擔當?有否「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不怕任何橫逆和壓力?若行政長官敢於作為,那末要地便有地,否則有也變無。
其次,每屆政府管治班子是否向地產霸權利益傾斜?是否被地產霸權幕後操控?是否謀求延後利益?主管土地及房屋的官員是否與地產利益集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倘若是,甚麼程序、檢討、制度、規則、諮詢等等都只是粉飾包裝而已。回歸前後的土地規劃漏洞都分別不大,筆者也親身見證了一些實例。所以不是沒有土地,不是沒有法例和規矩,只要朝上有人做大官,地產發展商便可以呼風喚雨,老百姓只是蟻民而已!
再其次,每屆政府的管治班子能否駕馭和指揮公務員體系的官僚架構至為關鍵。毋庸置疑的是,地產霸權透過千絲萬縷的、看不見的聯繫,以及提供現行或延後的利益,影響和操縱着專業官僚架構。而這些專家憑藉其影響力及分管的權力,可以令問責局官員老鼠拉龜。同時,各種專業團體也形成緊密利益勾結的非正式團體,攻守同盟,共同進退,完全有能力架空問責局長,更不要說行政長官了,行政主導往往變成有名無實。
最後,各種專業團體、環保團體、民間組織、諮詢架構、議員、專家、政黨組織等正式或非正式組織、固定抑或臨時性的利益團體,也會伴隨着地產霸權的主調和指揮棒起舞拍和,構成令人目眩的交響樂歌舞劇。「土地大辯論」一出場,便令房協研究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落幕,就是一齣精彩的演出了。
土地是香港最寶貴和有限的天然資源,豈不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