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近日有男子往當地一間美容美髮店理髮,期間被店員忽悠修眉,誰知又變作植眉,植完更被「按根算」,合計需支付近5,000元費用才讓離開,而兩邊眉毛更被修得一高一低,又粗又黑,效果很不理想。事主怒斥對方涉嫌欺詐,並向媒體爆料投訴,而當地執法監管部門已就事件作了核實,指出涉事理髮店未有明碼標價經營,已責成對方停業整頓及進行立案調查。
老實說,此事的主要問題倒不在植眉是否該「按根算」,而是店方事前有否白紙黑字標示出來,並向客人講解清楚,充分盡到告知義務,惟從內媒報道及當局事後調查發現,店方顯然沒有做到這點,而這又是所有商業經營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亦即誠信經營。包括每根眉毛收費88元、總計近5,000元究竟是否合理,想必當地應有就相關行業收費制訂標準指引,需符合一般價值規律及民眾認知,否則人人隨口亂開價,甚至出現漫天索價,市場豈不亂套?
這就像當年的「青島大蝦」事件,食客事先向店家確認過38元一份,惟至買單時卻成了38元一隻,結果一盤大蝦竟被索價1,500多元,擺明屬劏客行為,玩的是強買強賣套路,幹的是無誠經營。類似套路還有很多,譬如有些海鮮店的餐單看似標示清楚,卻會在下面以不顯眼的小字寫上「按隻計算」等內容,客人一不留意就會看漏眼,待到整碟上來時,再一隻隻數給你,而且會振振有詞地索取高額餐費,屆時根本說不清,而遊客通常又屬人生地不熟,政府部門若不及時查處,也就只有無奈認帳了。
按照相關法例規定,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的,首先應向消費者作出損失賠償,賠償金額一般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或接受服務的費用之3倍;此外,政府執法部門還應視損失程度、造成的侵權後果對違規經營者作出相應行政處罰,乃至刑事追責。都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如今社會卻總在不遺餘力地證明「無信更好立」的道理,各行各業屢現無視規則、缺德敗行之輩,崇尚耍弄小聰明,挖空心思走捷徑,追求的只是損人利己那點所謂着數。
有指誠信危機是僅次於腐敗、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重大因素,此舉導致社會經濟運行成本增加,並令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關係變得愈加脆弱,甚至陷入互坑互害的境地,就像當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企業宣稱擁有強大的檢測力量,官媒乃至央視皆拍胸脯為之作質量擔保,結果卻害了那麼多孩子。之後在食品安全、醫藥衞生、美容業、服務業等諸多領域都普遍存在誠信缺失問題,這也說明當局在這方面的處罰力度十分不足,沒能起到應有震懾作用,勢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