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進入全球疫苗競賽階段,中、美、英、俄都宣稱很快有疫苗應市,港府亦來湊熱鬧,透過專家顧問放風,指最快明年第二季有第一批疫苗抵港。誠然,疫苗面世能大大降低病毒威脅,惟港府廢官抗疫表現向來差強人意,愈拍胸脯保證愈無保證,最怕過分樂觀,到時候再次方寸大亂。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透露,第一批疫苗在明年四至六月抵港後會優先為高風險人士接種,包括長者、長期病患者及醫護人員;衞生署已向國際機構訂購疫苗,數量足以供應全港三成半人口接種,署方亦自行採購多三款疫苗以覆蓋另外六成半人口,並鼓勵全部費用由政府「找數」。
的確,疫情肆虐全球,人命及經濟受到重創,疫苗非常重要;而今次言論由專家顧問把口說出來,觀感上亦比出自港府廢官把口可靠。問題是,採購疫苗始終由港府負責,而根據年初採購口罩的經驗,林鄭當時聲稱訂購四千多萬個口罩,實際到港的只有三百多萬個,足證無能,結果市民餐風露宿排隊買口罩的悽慘一幕,成為疫情之下香港一道不能磨滅的「風景線」。
更不必說,第三波疫情爆發前廢官口口聲聲「抗疫百日漸露曙光」,擺出沾沾自喜狀,詎料不旋踵,第三波疫情爆得比前兩波還要猛烈,前事歷歷在目,叫人怎麼可能對港府有信心?何況港府連全民檢測的市民參與度都大大估錯,最初口響認為有五百萬人接受檢測,後來改口為二百萬人,但直到昨日為止,檢測人數只有約一百七十萬,高官一味靠估且錯得離譜,證明施政堅離地。難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仍死撐全民檢測「反應好好」、「計劃達標」,真不知醜字怎麼寫。
由此可見,港府愈對採購疫苗顯得成竹在胸,愈令人膽戰心驚。正如許樹昌所說,每人要打兩針才可持續有抗體,單是全港百多萬長者已要二百四十萬支疫苗,衞生署能否成功採購足夠全港使用的疫苗,不能不令人疑問。尤其是屆時全球皆陷入瘋搶,一旦供應緊絀變成奇貨可居,隨時淪為年初港府採購口罩失敗的翻版,廢官可有應對之策?
另一方面,疫情能否受控同經濟能否復甦有直接關係,財爺陳茂波在網誌侃侃而談,指香港若可管控好疫情,加快推出健康碼,就有望加速本地經濟恢復,市民亦可有限度外遊。財爺的意願好是好矣,但空有好意而不能實現則同空談無異。到底香港何時才沒有源頭不明本地個案,連專家也說不準,甚至預言冬季將有第四波大爆發;許樹昌亦明言禁聚令將持續至年底,別說經濟復甦,隨時只會雪上加霜。
無獨有偶,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剛截止申請,申請宗數比第一期減少,連國泰航空都表明不申請,意味靠政府補助吊鹽水根本不是辦法,僱主寧大規模裁員甚至結業,預料未來失業率以至破產宗數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廢官靠把口抗疫,難怪無法跳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