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檢測再延長 雷大雨小問題多

政府抗疫其中一場重頭戲,全民檢測新冠病毒,未推出已引來不少質疑聲音,專家紛潑冷水,反對派更為檢測扣上「送中」帽子,市民的反應亦未像預期中踴躍,這「全民」兩個字做不到,政府又一次雷聲大雨點小,而且疑因為「未夠數」,再度延長計劃三天至下周一。

整個檢測計劃由本月初展開,至昨天推行了九天期間,約一百四十二萬人於全港各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採樣,人數未夠全港兩成人口。而檢測所發現的隱形患者,暫時為十九人,包括昨日其中一宗,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確診個案數字不多,是一個好現象。這句話聽在市民耳中,實在是莫大諷刺。

七百多萬人口,不足兩成人參與檢測,肯定不理想,亦不是政府所預期的人數,其餘八成人口當中有多少是隱形患者,變成無從稽考,而檢測是自願性質,這些拒絕參加的人士又沒有禁足,隨時可以周街播毒,令到整個計劃意義變得不大。市民參與未如預期,政府歸咎多方面抹黑,但其實反對派從來都逢政府必反,市民見怪不怪,不會輕易相信讒言。歸根究柢都是因為對政府失去信心,回歸廿多年來倒行逆施,民望如江河日下,止暴制亂無期,再加上疫情初期封關拖拉,以及防疫措施擾民,民心盡失,怎能期待有良好反應?

全民檢測先天不足,並非政府精心安排,也非甚麼德政,而是急就章補鑊措施,因為豁免海員及機師檢疫,出現漏網之魚播毒,導致第三波疫情爆發,來勢洶洶,比之前任何一波更惡劣,要找出隱形病患,刻不容緩,但全民檢測卻在爆發第三波疫情約兩個月後,才正式展開,疫情已經開始緩和,錯過最初關鍵時機,檢測的作用大大降低,期間無辜枉死的數十條人命也救不回。

檢測計劃事前安排未夠周詳,在執行方面亦甩漏多多,俯拾皆是,有人可以冒名登記,有人檢測後失去紀錄,亦有收集樣本的箱子竟然被阿伯取來擋雨。政府處理手法亦大有問題,有如黑箱作業,迴避回答內地人員相關問題,甚至連支出方面也答得閃閃縮縮,最初稱是中央負責,後來又改稱中央願意分擔費用,至今仍然拒絕公開是次計劃總開支,僅說設立檢測中心、醫護及行政支援人員以及運送物資等開支由港府負責,整體開支將於計劃結束後公布。單從參與人手計算,這次計劃已經使用逾億元公帑,整體開支相信以億元計,換來發現不足二十個確診患者,成本高昂,收效微小,難以說服市民公帑用得其所。

兩岸四地都有成功抗疫例子,香港抗疫卻還有一大段漫漫長路要走,專家已經預告冬天將會有另一波更猛烈疫情。雖然各國加緊趕製疫苗,但遠水不能救近火,求人不如求自己。這次檢測雖然難稱之為成功,但無論如何是寶貴經驗。若新一波疫情爆發,政府吸取教訓,理應可以決定是否即時來個大規模檢疫,及早找出隱形病患堵截,避免重蹈覆轍。可是庸官老早打定退堂鼓,說下不為例,這次浪費的不僅是公帑,還辜負參與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