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暴不滅,疫情不退,百業蕭條,不但傳統的旅遊及零售業一池死水,就算有政府加持,「搞搞新意思」如美食車也陷入垂死狀態,其他新興行業亦被扼殺於萌芽,新鮮熱辣的案例是共乘車Uber司機被終審法院裁定非法載客,兩種「搵食」車的從業員都面臨失業。
內地旅客銳減超過九成,政府倡導的美食車先導計劃陷入癱瘓,十五部美食車減至十三部,今年首七個月,合計收入只得五十萬元,較去年暴跌九成半,平均月入只有五千多元,連交車租雜費也不夠。政府對美食車接近零支援,而且牌照規限嚴苛,不准有限度營運,雖然聲稱有租金減免,但幾乎所有營運地點都已經關閉。有東主指一次性八萬元資助如杯水車薪,無奈解僱所有員工,所以不符合保就業計劃資格。亦有些自從去年十月已經沒有營運,車子泊在停車場內曬太陽。
美食車投資動輒百萬元,恐怕血本無歸,至少有四部美食車想離場,有東主表明下一年牌照到期不會再續牌,抱怨政府太多規管,卻缺乏配套設施,又不聽取業界意見,所謂豁免續牌費用、車輛牌照費、驗車費及租金寬免,只是小恩小惠,實情是一步一步推美食車進入深淵。
美食車「攞正牌」也落得慘淡收場,一些試圖走法律罅的新興行業更是粉身碎骨。共乘車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當中Uber進軍香港超過六年,據稱有超過一萬四千名活躍Uber司機,以及百萬計使用Uber服務代步的市民,但其合法性一直引起爭議,的士業更直斥非法載客取酬。警方在一七年放蛇假扮乘客,二十八名司機被裁定「駕駛汽車以作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罪成被判罰款,其中廿四人上訴至終審法院,昨日終極敗訴,意味共乘車服務在港恐怕要畫上句號。
香港一直對汽車共乘服務欠缺明確的法規,所以Uber目前面臨的困局,政府難辭其咎,業界希望與官員共同尋找妥善方案,但的士業及其他合法經營者相信必定會繼續反對,前景難以樂觀。而的士業為了迎接共乘車的挑戰,研究推出的「優質的士」一直只聞樓梯響,三年來政府拖拖拉拉,現在連一般的士都難謀生,優質的士恐怕胎死腹中。
政府空談鼓勵創新,創科局成立五年,專責香港的創新科技及資訊科技發展,這些年有貢獻甚麼新猷?還有咸豐年的數碼港計劃,現在面目全非。政策落後,法例過時,搞創新變成燈蛾撲火,美食車及共乘車的下場有目共睹,嚇退後來者。香港依舊是食老本,近年只是靠炒股炒樓及個人遊支撐,坐食山崩,遇上暴劫疫境便無力翻身。
香港由漁港演變成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四小龍,除了因為政經地理環境,亦有賴香港人一貫的拚搏精神,而且腦筋靈活,窮則變,變則通。可惜急驚風遇着慢郎中,政府剛好相反,因循怠惰,暮氣沉沉,別談創新,連維生也有心無力,若不換血換腦袋,來個大手術革新,唯一下場就是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