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選官用人再現新思路。今年下半年以來,多位地方省部級高官轉崗央企掌門人,例如江蘇省委常委兼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調任中國建築集團公司董事長、大連市長譚成旭調任鞍鋼集團董事長、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衞民調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湖北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王祥喜調任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董事長。
這些公司,都是中央直管的副部級企業,且均位列世界五百強,是在國際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巨無霸。比如,中國建築集團是中國第四大央企,規模僅次於中石化、中石油和國家電網,全球排名第二十一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服務公司,去年營業收入近一萬二千億元人民幣;國家開發銀行全球企業排名第六十七位;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排名第一百零七位,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業和最大的火力發電企業;而鞍鋼集團則排名第三百八十六位。
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是掌握中國經濟命脈的兩大財閥系統,總規模數以百萬億計,也是中企躋身世界五百強的主力軍。前者囊括航空、航天、電訊、汽車、石油、電力等行業寡頭;後者包括銀行、保險、證券、資產管理等金融巨頭。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央企不僅具有雄厚財力,也具有特殊政治地位。央企負責人「商而優則仕」的例子並不鮮見,昔日最突出的有「石油幫」和「電力幫」,如今則是「軍工系」獨領風騷。同時,全國超過半數省份配備了「金融副省長」,均為來自中央金融機構的「空降兵」。
相對來說,地方官執掌央企的情況要少得多,以往的例子有浙江省委常委陳德榮出任寶鋼集團總經理、成都市長葛紅林出任中國鋁業董事長。像近期這樣集中批量選拔更是少見,顯然是高層的通盤部署。
多年來,央企及金融機構一直流行內部輪流轉崗,比如三桶油、三大電訊公司、五大電力公司等,往往左手倒右手,董事長、總經理輪轉對調,近親繁殖,盤根錯節。如今從外部引入幹部,扔石頭、攙沙子,乃是為了借助這種雙向流動,打破利益固化和行業割據。
從這些新任央企「一把手」的履歷來看,大多數在擔任地方黨政職務之前,曾具有企業工作經歷,例如王祥喜出任湖北煤炭系統,譚成旭曾任華晨汽車副總裁,周乃翔曾任江蘇建築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如今「回爐」企業,亦算專業對口。但他們都已轉崗擔任市長、書記數十年,而且與接手的企業素無淵源,身家清白,沒有人脈瓜葛。
去年黨政機構改革,成立了由最高領導領銜的中央審計委員會,審計署增設三個金融審計局、八個企業審計局,全面加強對中央企業、金融機構的經濟監督。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直接向金融機構派駐紀檢組、向國企派駐監察專員,強化政治監督。加上此次組織人事上的開放式洗牌,進一步收緊了對經濟命脈的掌控。央企需要為國當財閥,做大做強業績;但掌門人不可自立當「軍閥」,做大做強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