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先認清優質民主的面貌

近日運交華蓋,是非臨門,因為對反修例運動的意見不同,筆者成了部分激進反對派人士的攻擊對象,也在原本任教的院校中,暫停了教學工作。感激本報不少同文仗義執言,對在下的立場或是直言支持,或是曲筆和應,一言一字,都是寒天送暖,使筆者銘感五內。

個人的榮辱得失不足道哉,如果能透過這件小事,側面反映出香港民主運動走向所呈現出來的問題,主事者可以見微知著,早日改弦更張,也未嘗不是一場功德。

筆者從小就嚮往民主,曾到英、美國家留學,對開放的政治體制滿懷希冀,回港後在教學之餘,一度積極投入社會事務,參加區議會直選,當了八年議員。在半職從事政治工作的日子,愈接觸得多,愈對本地的劣質民主風氣深以為慮,不再輕易相信「民主萬能」論。

我在倫敦大學唸書時,見過多次群眾運動與學生運動,有時整幢校園建築物也給人佔據了。但當地示威者始終會以較文明的方式表達訴求,與校方高層對話時,不會動輒罵對方是狗,不會用雷射筆照對方臉面,更不會隨便將學校的教員推倒在地。

日前,有約百名年輕人說要與筆者對話,但態度野蠻,我被三次推倒在地。提及此事,不是我很介意被推倒,倒了就爬起來,這沒甚麼。我真正介意的,是年輕人輕易去推倒社會的包容精神。還記得香港大學前校長馬斐森在任時,也曾與學生對話,場面亂作一團,他事後接受訪問,坦言那一刻感到生命安全受威脅。

部分年輕人以為是在引領香港逐漸靠向英、美式的民主國度。筆者在英、美生活過,馬斐森校長對西方開放社會的認識則更深,我們都可以坦白地告訴香港的所謂民主鬥士,西方文明體制、真正的民主作風不是這般模樣。港人口宣要追求民主,但請先認清優質民主的真正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