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引發的暴力抗爭衝擊四個月來從未休止,雖然近日暴力行動似有減弱,但仍然造成市民大眾不便,影響日常社交及生活。新一年度立法會復會,會否成為一個解決今次社會暴力抗爭的契機是未知之數,惟在憲制上,立法行政有機會坐下來,透過立法會議事廳討論,總比過去幾個月暴力升級時,完全找不到對話途徑,無論特區政府與泛民、與民間記者會,都是透過傳媒發表所屬立場為佳。
抗爭暴力是群組號召,強調沒有大台,不但特區政府找這群號召者討論有困難,就連泛民立法會議員常親身到暴徒衝擊的地點勸導,亦遭暴徒趕走,反映尋找與抗爭者對話的門路已關上,也就不用再花時間找這批人對話。
立法會復會後,首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繼續在議事廳謾罵,建制與泛民議員需注視四個月來的暴力衝擊,如何嚴重破壞及傷害社會,這傷痛需短時間內找出良方治療。沒有人可以預期治療這個社會傷痛需要多少時間,但不及早開出良方治療,問題拖下去,傷痛為市民帶來的苦,時間就會更長。
投資基建工程是推動社會內部經濟向前的做法,立法會六月休會前在財務委員會積壓的工程撥款有逾七百億元,建造業等工會不止一次提出該行業人員正「吊鹽水」開工,財委會再不批出撥款展開新的工程,建造業失業大軍將陸續增加。立法會不同黨派的議員,如果繼續花時間在各自立場上爭論,是不會獲得市民支持的;反之各黨派尋求合作,針對性地讓財委會加快撥款,讓未來的基建工程有系統地批出,再優先討論各項與民生福利議題相關撥款,以惠及社會大眾。
若再主動積極地去治療今次社會傷痛,立法會各黨派議員更可研究不同做法協助中小企各個行業,無論透過行政途徑或不同基金去幫助受壓的行業都會受歡迎。相信市民經歷社會動亂後,絕不願看見重開的立法會內只充斥着沒有建設性的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