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借環保之名益商界

廢柴港府冇嘢叻,最叻打劫市民荷包。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透露,港府有意提高膠袋徵費一倍至一元,並指膠袋用量近年逐漸回升,認為「港人似乎需要再被提醒」,最快於年中進行諮詢。問題是,膠袋徵費並非專款專用,取諸環保、用諸環保,反而直接落入商家口袋,增加徵費除了為商家謀取暴利,對環保有多大幫助?

最新統計顯示,堆填區於二○一六年的膠袋棄置量高達近四十三億個,按年急增近一成,亦是二○一五年第二階段膠袋徵費實施以來首次錄得回升。事實上,別說棄置膠袋數量上升,實施膠袋徵費以來,更難分解的不織布袋產量一度勁升九成六,才是最與環保原意背道而馳。

類似亂象亦見於「四電一腦」收費計劃,正因為港府欠缺配套,至今只「欽點」及資助一間回收商提供上門回收服務,求過於供下,服務很快就告飽和,別說上門回收應接不暇,收集廢電腦的場地更極速爆滿,結果隨街胡亂棄置的情況區區皆是。

由此可見,收費不但不是萬能,更可能適得其反,關鍵在於港府沒有完善的回收減廢政策。但誰都知道,港府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官僚整天將環保掛在嘴邊,吹到天花亂墜,事實卻是另一回事。單是垃圾徵費計劃討論多時,卻遲遲未見提上立法會,港府又提出引入塑膠飲料容器按樽回收計劃,同時欲實行廢塑膠生產者自付,可謂「一費未收又添一費」。以港產官僚之思維,彷彿所有事情收了費就萬事大吉,問題從此消失,有沒有足夠配套配合、會不會衍生其他亂象,從不在他們思考範圍內,怎麼可能不弄巧成拙?

對於提高膠袋徵費水平,筆者並不贊成,除非港府能夠確保徵費用於環保而非由商家袋袋平安。問題是,以港產官僚的懶政作風,施政又老愛向商界傾斜,自然是向市民開刀最簡單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