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變質變味 小修補無濟於事

港產官僚冇嘢叻,最叻化神奇為腐朽,人哋政府呻窮呻到樹葉落,特衰政府有餘錢派畀市民,偏偏派到天怒人怨。又好似醫療券咁,原意係等私營市場分擔公營醫療系統部分壓力;而錢跟人走,老人家喺保健方面亦可作更靈活安排,點知最後變質變味,淪為無良商人嘅「提款機」,簡直吹脹。

唔係功夫茶吹水,連林鄭自己都承認,醫療券無法減少入住公立醫院同急症室嘅人數。食衞局最近完成醫療券檢討,建議為每名長者使用視光師服務,設立兩年用二千銀嘅上限。利益受損,業界自不然牙痛咁聲,佢哋最近提出反建議,將配眼鏡服務剔出醫療券適用範圍,令醫療券集中用喺視光師驗眼服務,同時為長者配眼鏡另外設立資助。

呢嗱,畫公仔終於畫出腸嘞。根據業界所講,純粹視光服務平均收費三百至六百蚊,如果需要進一步檢查黃斑病變、青光眼等,都只係盛惠千零銀,而衞生署數字就顯示,舊年每名視光師申領醫療券金額達一百一十幾萬元,比第二位嘅西醫多出逾一倍,好明顯,視光服務只係「頭盤」,配眼鏡先至係真正「主菜」,即使唔存在濫用醫療券嘅情況,亦肯定係一盤大生意。

所以話,業界建議表面上低低地躀鋪,實際上不知幾高招,事關如果醫療券配眼鏡「專款專用」,而同時又有使用期限嘅話,只會更加鼓勵長者「用得唔好嘥」,係唔係都走去配番副眼鏡「看門口」。

大家有眼見,正因為醫療券「錢途無限」,近年已經成為各界爭相搶奪嘅香餑餑,藥劑師檢查藥物服務又話想加入,保健品又話想加入,連賣輪椅都話想分一杯羹。即係咁,港府發得醫療券,就應該以老人家健康福祉為前提,服務範圍多多益善,剩低嘅責任就係官老爺把好監管關,以免長者畀人當水魚劏,公帑益咗班無良商人。例如有立法會議員反映,有視光師明知長者有眼疾,但為咗舔到盡,冇將個案轉介到眼科醫生,反而氹對方配貴價眼鏡,以致延誤醫機。面對呢啲畸士,當局應該殺一儆百、以儆效尤,而唔係一刀切訂立使用上限,然後翹埋雙手,關人個關。

話時話,防止醫療券被濫用,坊間提出唔少有益有建設性嘅建議,例如將用剩嘅折現或兌換成購物券,真正做到「應使則使」;再唔係索性學似保險公司咁,每年向用剩醫療券嘅長者發放獎勵,鼓勵佢哋保持健康生活。之不過以港產官僚嘅傲慢成性兼懶到出汁,肯畀少少「着數」長者已經覺得自己「皇恩浩蕩」,要佢哋為老人家行多一步,同與虎謀皮冇乜分別嘅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