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爭奪人才的世紀。內地財政部及稅務總局公告,廣東省、深圳市將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對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港澳高端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該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所謂高端人才,是指高學歷管理層。過去不少港人因為高稅率而對內地卻步,此舉勢必有助吸納更多港人到大灣區工作。
反觀香港,在吸納人才方面一直無甚作為。港府聲稱優才計劃目標是吸引高技術人才來港,提升香港競爭力,計劃自○六年推出以來,雖有逾四千人獲得來港定居的資格,但從去年的棟篤笑黃牛飛案觀之,其中一位被捕者竟是經優才計劃來港十年的網絡工程師,足見計劃變質變味,優才淪為罪犯,簡直諷刺。
即使不以如此極端個案做例子,優才計劃早就被詬病為專為內地明星出外工作而設的跳板。君不見,透過優才計劃移居本港的,不乏中國影星和名人的名字,音樂家李雲迪和演員張涵予甚至揚言,取得香港身份證不過為了在工作上得到便利,根本無意服務香港,遑論提升香港競爭力。
即使不跟大灣區比較,就以港府老愛拿來爭一日之長短的新加坡來說,其吸納人才政策亦比香港有彈性得多。一名大學畢業生在新加坡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已被新加坡政府視為人才,其後更可申請移民。這是因為新加坡政府要移民真正永久地居住在新加坡,確保人才永久為新加坡作出貢獻,而不是將一張新加坡身份證當成買保險或跳板。新加坡人口由二百餘萬急升至五百多萬,正是其人才政策成功所致。
林鄭競選特首期間,曾忿忿不平說「不甘心」香港經濟增長輸給新加坡,暗批前財爺鬍鬚曾無能,然而她又有甚麼建樹?香港生活成本高昂,政策又難以吸引外來人才,結果來港最多的依然是低技術內地新移民,以及無惡不作的南亞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