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空難反思

波音737 MAX飛機在兩次空難之後,在全球停飛。美國有些言論說中國帶頭停飛是有政治陰謀,實際的情況可能剛好相反。中國停飛反映着中國民航當局的負責任,美國拖延幾天還堅持飛機沒問題,只是為了維護波音的商業利益而罔顧人命安全,與中國相比是極不負責。特朗普最終下令停飛,但此舉並不一定是從安全着想,更多的是考慮他的連任選舉。

內地的評論指出,中國帶頭停飛突破了全球民航一向唯美是從的局面。中國是據理而為,在全球範疇形成與美國的對立。然而卻是大多數國家都跟隨中國,美國最終也要投降從眾。

今次事件反映出幾個重要的變化。一是美國並沒有絕對的技術權威。波音的飛機技術先進是毫無疑問。但是作為企業,有商業利益,為了商業利益會容易扭曲它對技術與安全的堅持。它的技術先進變成商業資產,為牟取利潤,技術先進的招牌會被利用來掩飾技術的問題。

二是波音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美國政府是努力動用國家資源來維護波音的商業利益。從這兩點便可以使我們不能盲目迷信波音的技術先進,也不能相信官商勾結的美國政府。

三是印尼空難中,美國政府與波音把空難的責任推諉印尼的航空公司,因而在印尼空難後不作任何的應對處理,致埃塞俄比亞客機出現同一性質的空難,兩者的死亡人數達三百多人。因此,波音與美國對空難難辭其咎,特別是有不少以往投訴該型號飛機的技術問題和風險開始浮現。也因此,空難中的傷亡者、有關企業、機場、政府都應向波音與美國政府提出賠償訴訟,至少在法律上要討一個公道,賠償金額應在數百億美元以上,不但人命關天,各種直接與間接損失也極龐大。

四是接連同樣因技術出錯的空難,未必僅是個別技術體系有問題,擁有同型飛機的各國都應停飛,之後再詳加檢查,也不能依靠波音來檢查。此例顯示出各國都應有獨立的技術檢查體系,以至維修、修理體系,不能再簡單地依賴波音或其他飛機製造商不公開技術的封閉體系。

技術不應只為牟利,也不應以封閉來作為壟斷利益的基礎,乃至借技術壟斷來掩蓋嚴重的安全風險。飛機市場不應過度的壟斷,所以在波音、空巴以外,全球市場應鼓勵中國、俄羅斯等有技術能力的國家參與競爭。若因技術與規模經濟因素,不能不出現寡頭壟斷,全球便應有強力的監督體制來抑減任何由壟斷帶來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