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北京召開記者會,成為中外媒體的焦點。由於中美貿易談判似明實暗,焦點自然落在民生經濟上,李克強並不諱言「中國經濟面對新的下行壓力」,並指「大規模減稅降費,是要動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內外交困下,政府不得不把今年的GDP增長目標下調至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六點五,比去年的百分之六點六為低。
政府「要割自己的肉」救經濟,是否就表示「大鑊了,我的國」?這顯然是反中亂港者的妖言惑眾。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後,朝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前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有切身體驗,世界亦有目共睹,你看每年出外旅遊消費的幾千萬人,在世界奢侈品市場的「爆買」,消費驚人,就知道這不會是「吹出來」的。
事實上,逾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正逐步成為一個生產與消費並重的社會,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或跨國企業都不敢輕視的市場。有論者指出,消費型社會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會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中國的世界地位,增強民族自強自立的能力。中國的經濟增長,即使下調至百分之六,比起歐美國家仍然不算「失禮」,像美國去年GDP增長不到百分之三,歐盟亦不過百分之二,何況近年中國在扶貧上有實質成效。
早前習近平也提到,今後兩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他同時表示,「脫貧攻堅的標準,就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也『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過,這又真是談何容易!事實上,一部分「精英們」未必在意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一部分高幹則仍然相當腐化,大搞權錢交易,而且目空一切。這樣的社會,上下難以同心同德,試問如何能夠團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望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