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未完急填海 遠水豈能救近火

本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港府費煞思量。可惜由前朝的「見縫插針、寸土必爭」到現屆政府的「三目標、六措施」,皆無助解決土地不足。無計可施下,港府再次打填海主意,問題是社會高度政治化,填海說易行難,如何擺平阻力才是最大考驗。

新政府上任一年,拓土建屋毫無寸進,為了爭取政績,不惜將居屋大平賣、將部分私樓用地改為公營房屋用地,以及向一手樓徵收空置稅,奈何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土地供應始終無法增加。有見及此,港府高官近日頻頻放風,由特首林鄭月娥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皆口徑一致,聲稱在維港以外大規模填海難以避免,甚至揚言填海範圍大過沙田。「土地大辯論」還未完結,高官們已急不及待出口術,變相承認大辯論只是一場騷。

無可否認,香港已發展土地僅及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哪怕只是增加土地開發一至兩個百分點,已足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以新加坡為例,超過兩成的土地依靠填海得來,是全球填海比例最高的地方之一。可惜新加坡能,並不等於香港能,原因顯而易見,正是港府議而不決,弱勢無能,一遇阻力即跪低。單是最近多場「土地大辯論」公開諮詢,一再爆發混亂場面,連走過場的諮詢騷也弄得一團糟,填海造地爭議更大,不引起軒然大波才怪。

最可笑的是,陳茂波擺出洞察先機的模樣,聲稱早在擔任發展局局長時已物色多個填海選址云云,其實填海不成的原因不言自明,皆因政治阻力太大,行政立法互相拆台。再說,早在曾蔭權爵士時代,港府已雄心勃勃提出維港以外填海大計,並定出二十多個選址,可惜同樣因為阻力大而不了了之。如今特首雖然換了人,林鄭為了「大和解」更不惜放生反中亂港政客,但為反而反是反對派不變立場,政客為撈取選票,往往將填海妖魔化,有可能讓港府輕易過關嗎?

更何況,港府辦事一向拖拖拉拉,研究復研究,諮詢再諮詢,築室道謀,隨時三十年無成。這樣說絕非無的放矢,過去將軍澳等新市鎮之所以能夠填海建成,那是因為港英政府真正實行行政主導,跟特區政府事事被人牽着鼻子走不可同日而語。在今時今日土地問題迫在眉睫之際,港府還要向高難度挑戰,遠水難救近火就是必然結果。

誠然,大多數市民是理性的,儘管填海議題敏感,但並不是完全碰不得,人們不滿的是港府捨近求遠,欺善怕惡。本港閒置土地多達四千公頃,當中不乏長期丟空的政府宿舍和校舍,只要稍加平整,已可興建大量房屋,更不用說專供少數權貴享用的遊樂場用地和面積龐大的新界棕地。港府有地不用,足見房屋問題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說到底,柿子挑軟的捏。港府土地政策只知向既得利益者傾斜,一味犧牲公眾利益甚至弱勢利益,這是拓土建屋寸步難行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