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日暴雨,又一次考驗新落成基建的承受能力,結果又一次大出洋相。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去年被踢爆香港口岸旅檢大樓的波浪形天幕工程甩漏,每逢落雨都嚴重漏水,猶如「水簾洞」。豈料一年過去,「流水潺潺」情況依然,「水桶陣」亂象依舊,令人慘不忍睹。
本報早於去年五月已獨家報道旅檢大樓天幕漏水問題,當時路政署信誓旦旦會督促承建商修補,可惜說完就算,在連日黃色暴雨的惡劣天氣下,「水簾洞」又再現形。據工人透露,每逢落雨大堂都出現瀑布奇觀,漏水位置最少有六、七處,地牢甚至會水浸,承建商每次都擺放水桶應付了事,證明問題一直拖延沒有解決。隨着第三季通車日期逼近,這樣的「水桶陣」還要維持多久,不能不令人擔心。
最荒謬的是,路政署不是追究承建商責任,反而化身承建商代言人,忙不迭強調天幕結構安全沒有問題,又指天幕的預製組件在內地製造,去年在港完成安裝,現正進行驗收,相信只是接縫漏水云云。很明顯,路政署又玩轉移視線一招,將焦點放在結構安全上,工程甩漏則輕輕帶過,自己監管失職更是隻字不提。問題是,結構安全固然重要,但每逢落雨都漏水根本不是辦法,難道要旅客淪為「落湯雞」嗎?港珠澳大橋貴為首項千億元國家級跨境基建,又被譽為「新七大奇迹」,舉世矚目,到頭來竟然是豆腐渣工程,叫國家顏面何存?情何以堪?
無獨有偶,有關工程的聯營承建商又見「禮頓」這個名字,即是港鐵沙中線「剪筋」及漏放工字鐵醜聞的主角,市民肯定不會陌生。港府迷信洋和尚會唸經,以為外資公司總是高人一等,結果偷工減料醜聞迭爆,豆腐渣疑雲不斷,簡直貼錢買難受。事實上,港珠澳大橋自動工以來好事多磨,天幕漏水可能只算小兒科,人工島飄移、石屎檢測數據造假、人工島沉降異常、工業意外頻生,「奈何橋」惡名不脛而走,亂象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早前爆出的人工島防波堤疑遭海浪沖散,更一度鬧得滿城風雨,人們擔心大橋質量問題顯然不是杞人憂天。
不可不提,基建淪為「水簾洞」早就屢見不鮮,高鐵西九龍站早前亦被踢爆嚴重漏水,至於其他大型基建亦莫不如此,上至政府總部、啟德郵輪碼頭,下至各區港鐵站,只要是回歸後落成的建築物,漏水彷彿成為常態,如果不是承建商施工馬虎,港府監管兒戲,還會有其他解釋嗎?每有事故發生,港府高官總擺出事不關己狀,甚至揚言「看報紙才知道」,將監管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當局尸位素餐,敷衍塞責,無心無肺無靈魂,基建醜聞長爆長有又何足為奇。
天之所降曰災,人之所致曰禍。基建工程亂象叢生正是官僚無能的人禍。事實證明,林鄭不但不是「女媧補天」,甚至連「天幕補漏」也做不到,所謂「好打得」,明顯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