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傳統上將「福祿壽」三星並列,這是有道理的。「祿」是財神爺的象徵,意味有財力,長壽才是福氣,否則即使長壽也是折磨。從這個意義上說,港府推出的年金計劃不過是為有一定儲蓄的長者提供多一個安老選擇,基層長者兩手空空,只有羨慕的份。
政府早前宣布將推出所謂「自製長糧」的終身年金計劃,「另一隻靴子」終於在昨日掉下來。由按揭證券公司全資擁有的香港年金公司公布計劃詳情,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可於本月十九日至下月八日登記認購意向,若市場反應踴躍,首次年金發行額會由原定的一百億港元,加碼至二百億港元。據介紹,年金計劃入場費為五萬元至一百萬港元不等,並按男女壽命不同釐定不同的年金率,男性約六至七厘,女性為五點四至六點四厘,以投入一百萬港元計,男性每月可取五千八百元,約十五年有得賺;女性月收五千三百元,回本時間更長。換言之,年金計劃是「鬥命長」的遊戲,投保人愈長命,回報愈高。
對可以投入一百萬港元的長者來說,年金收入加上強積金回報以及長生津等,每個月有接近萬元的收入,或可保障基本生活無虞。問題是,並非個個長者都是「百萬富翁」,對那些只能投入數萬元至數十萬元的長者而言,年金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可以說,年金計劃難逃「嫌貧愛富」的實質,有錢可以安老,無錢望天打卦,有人形容港府推出年金計劃是「只願錦上添花,拒絕雪中送炭」,堪稱入木三分。
另一方面,年金計劃出籠,等於港府間接承認推行了十八年的強積金計劃已經失敗。事實上,強積金回報低,行政收費高,早就備受詬病,與其說是保障打工仔的退休生活,不如說是保證金融機構及基金經理的荷包,是官商聯手打劫打工仔的工具。正由於強積金計劃早已淪為雞肋,這些年來,要求港府推出全民退休保障的呼聲日益強烈,而港府坐擁金山銀山,不僅有責任,更有能力解除打工仔的後顧之憂。但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港府一味推卸安老責任,藉口不是社會對全民退保無共識,就是說財政儲備須優先保障公務員的退休生活。富裕的香港,一方面是千萬、億萬富翁最密集的都市,一方面是大批長者須執紙皮幫補生計,還要時常遭到食環署等部門的打壓,這是港人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
為了堵塞悠悠之口,港府近年在安老政策方面左修右補,如允許強積金「半自由行」,要求調低行政收費,推出長生津及高額長生津等等,可惜這些措施都是小打小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港府如今推出年金計劃,更美其名曰「自製長糧」,說到底,就是長者必須「自食其力」,自己籌錢養老,無錢的只能繼續自生自滅。可見從強積金計劃到年金計劃,都是港府的卸責花招,守財奴本色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