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供應束手無策 新房策藥石亂投

不管黑貓白貓,捉不到老鼠肯定不是好貓。特首林鄭月娥趕在七一前夕公布新房屋政策,為民怨降溫的目的彰彰明甚,可惜連她自己也承認新房策無助壓抑樓市和增加供應。顯而易見,當局巧言令色,藥石亂投,不過是拖延時間的掩眼法,即使說得多麼好聽,解決不了問題也是無濟於事。

所謂新房策,林鄭美其名曰「三個目標、六項措施」,其實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招,即是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將小部分私樓用地改作資助房屋用地,以及將居屋、綠置居和港人首置上車盤統稱為「資助出售房屋計劃」,定價與市價脫鈎,改以市民負擔能力定價。過去白表家庭入息上限為五萬七千元,居屋定價為市價七折,新政策下改以入息中位數計算,折扣率相當於市價五二折。以啟德一個四百呎單位為例,舊機制售三百九十萬元,新機制便宜約一百萬元。綠置居售價比五二折定價再下調一成,首置盤則上調一至兩成。

表面上,降低資助房屋售價及申請門檻,令更多市民受惠,的確可為港府贏得掌聲,實際上,單位供應並無增加,反而因為更多人符合申請資格,爭崩頭情況愈演愈烈。可以看見,近年推出的居屋項目動輒超額申請數十倍,中籤本來已比中六合彩還難,僧多粥少下,中籤的幸運兒只會更少,落空的市民只會更多,怨氣只會更大。再說,港府將九幅私樓用地改為興建公營房屋,變相令私樓供應減少,樓價更趨熾熱就是必然結果。何況九幅土地合共只提供約一萬個單位,而且在綠置居恒常化下,新建公屋皆用於發售,對於二十八萬公屋輪候大軍而言,不僅是杯水車薪,甚至是鏡花水月一場空。更須問,推出綠置居後,居屋仍接受綠表申請是否公平?

至於空置稅更不是甚麼新事物,曾蔭權政府和梁振英政府都曾經打過主意,只是因為爭議大而不了了之。事實上,市場上空置的一手單位就只有那麼數千個,發展商既可將徵稅成本轉嫁買家,又可巧立名目由旗下公司當成租盤避稅,甚至刻意拖慢建築期和發售進度,令市場供應更少。林鄭不惜將前朝舊橋翻炒,反映的是黔驢技窮,隨時適得其反,況且空置稅還需經過立法會一關,到真正落實已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

市民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林鄭如何鼓其如簧之舌,如何盡出旁門左道,土地供應不足的事實始終遮掩不了。昨日的記者會上,她直認不諱增加供應和壓抑樓市並非其目標,間接承認新房策並無對症下藥,頂多只是聊勝於無。說到底,房屋問題尾大不掉,無殼蝸牛苦不堪言,正是港府覓地無方又不願放棄高地價政策的惡果,難為她還煞有介事要求市民參與「土地大辯論」,無非拖延時間,將拓土無能的責任推給公眾罷了。

說一千,道一萬,還不如做一件實事。港府沒有迎難而上的魄力,沒有拓土建屋的辦法,不管推出多少新招也是花招、虛招,除了製造更多社會不公平,根本沒有多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