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打開口牌 自製麻煩

土地大辯論如火如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諮詢市民對十八個土地選項的意見,諮詢期將於九月結束,預計今年底向政府提交報告。不過,在諮詢期結束前兩個月,港府高層突然高調表明增加土地供應需靠填海,當中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說得最坦白,力撐填海是有效、現實及可行方法造地,而倘若落實填海,估計範圍會較沙田新市鎮更大。

港府高層打開口牌撐填海造地,口說非左右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諮詢,亦否認試圖影響民意,但此舉或多或少已令土地大辯論變成「走過場」。港府高層表達意見的方式,其實是「有得揀」。

平情而論,港府高層若選擇在政府內部交流時表達心目中造地選項意見,肯定無所謂;當然,「走漏風聲」,被各界加以解讀,上綱上線就另作別論。惟一旦選擇大膽地公開表達意見,表明對個別造地選項的偏愛,就必然難再以個人意見作為擋箭牌,外界亦會視之為政府內部對造地選項有優次之分,各大傳媒和網上討論區也會熱烈討論及跟進。

站在另一個角度看,港府高層此舉亦隨時「自掘墳墓」,因為距離土地大辯論諮詢結束仍有兩個月時間,最終諮詢的主流意見如果與港府高層撐填海造地的心意有明顯落差,加上港府最高層已事先張揚十月施政報告不應在土地供應問題「交白卷」,究竟屆時應該以長官意志為先,還是要尊重民意,這將是一道政治難題。

事實上,在港府不斷放風力撐填海造地之際,有環保團體公布民調「贈興」,調查結果正是與港府高層撐填海背道而馳,當中只有三成受訪者支持填海,有六成多支持發展新界棕地。由此觀之,港府高層與其打開口牌想左右大局,倒不如於內部踏實做好多手前期準備工作,這才是避免自製麻煩、令土地大辯論諮詢名存實亡的補救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