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沙中線工程問題須以市民安全為先

沙中線,可謂是承載一代人的夢想。二十多年過去,眼見工程即將進入最後階段之際,卻出現一連串的監管問題,有機會影響到日後的結構安全。說到底,當局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妥善調查相關問題,並做好善後工作,將市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上月初,當沙中線工程問題被揭發後不久,政府已反應迅速地決定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於當局深明沙中線的結構問題,有機會牽連到市民安全的重大風險,故沒有掉以輕心,成立「南丫海難」級數的委員會。換言之,今次的委員會並非在政府內部運作,不屬於任何政策部門,而是根據《調查委員會條例》成立,一切運作皆是獨立於任何組織,力求將事實的真相查出。值得一提的是,委員會具有法定的權力,可傳召不同人士出席聆訊,並有權閱覽相關機構的內部文件,一般委員會的權限無法與之相比。

另外,人選往往是一個委員會工作的成敗關鍵。今次當局所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由前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夏正民擔任主席,有助提升委員會的公信力。加上夏正民曾經於數年前擔任過跟進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延誤的獨立專家小組主席,對港鐵及政府內部運作有一定的認識,將有助其就沙中線展開針對性的分析。

鐵路工程事故頻生

我近日亦留意到,立法會有部分議員要求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就沙中線問題成立調查委員會,而建制派議員對此則持有不同的意見。我們要清楚,現時政府已成立高級別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否有需要在立法會內再成立類似功能的調查組織呢?我不是在說沙中線的問題不重要,亦不是說此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但立法會的會議資源實在相當寶貴,在今天經常受到「被拉布」的議會,是否應當考慮如何更有效地分配資源,而不是疊床架屋般與其他委員會做着相同的事情?

再想深一層,兩個委員會又是否真的會比一個委員會好?當然未必,反而會使相關的工程人員疲於奔命地出席兩個類似的聆訊,有機會打擾他們原有的工作日程,使沙中線的工程受到不必要的影響。換另一個角度來看,立法會內的議員大多有政治聯繫,或多或少其立場都會受到自身背景所影響,無論聆訊的過程有多激烈或平靜也好,均有可能令市民感覺其客觀性不足,最終影響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相反,由前司法人員執掌調查工作,保持專業的政治中立,將會對事件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不過,即使立法會不動用「權力及特權法」展開聆訊,當局亦不能掉以輕心。政府作為港鐵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港鐵所監管的鐵路工程出現一連串延誤或事故,而當中政府往往未能掌握最新消息。當年高鐵建造工程嚴重滯後,運房局拋出一句「疑中留情」,解釋初時認為工程有機會趕及原有時間表。到今天陳帆局長亦指出,經常要待到看報紙才知道工程的問題,承認情況不太理想。

檢視內部溝通機制

實際上,作為政策局及相關的政府部門,是有責任確保和知悉工程的最新進展及內部情況。當局也不要老想着能與港鐵分離,以為對方出事而自己可幸免於難。若然港鐵有任何延誤而需要作出賠償,作為第一大股東也會有一定的損失,亦等於間接地失去部分公帑。故此,當局必須檢視內部的溝通機制,避免接二連三地重蹈覆轍。

當然,現時最需要優先處理的,還是沙中線的結構安全是否完善。若最終真的發現安全隱患,要將部分設施推倒重來,也希望能使公眾充分知悉,因為只有在陽光底下,才能讓市民有信心,更能讓工程妥當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