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興亡莫問前朝事 治港豈能靠貳臣

乾隆皇帝將降清的明朝官員稱為「貳臣」,認為這些人「遭逢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實在是大節有虧。其實每個朝代都有「貳臣」,回歸後的香港更不例外,有一班喝英國奶水長大的「貳臣」,嘴上擁護一國兩制,心裏抗拒回歸,至今仍對殖民歲月念念不忘,對洋主人忠心耿耿,他們正是如假包換的「花崗岩頭腦」。

奴才心態 昧於形勢

香港回歸時,為了安定人心,平穩過渡,除了特首取代港督,整個管治班子原封不動,司法系統更是全盤照收,各級法院還保留相當數量的外國法官,《基本法》甚至明文規定「終審法院可根據需要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在當年的歷史背景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回歸二十年後的今天,司法系統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則顯然不合時宜,更不合情理。

一直以來,港府總是迷信「外來和尚會唸經」,彷彿不請幾個洋人撐腰,就不是一國兩制,就不是高度自治。正是在這種「戀殖」和「奴才心態」之下,整個司法系統至今依然籠罩着殖民幽靈,制度還是殖民地的制度,法律還是殖民地的法律,假髮還是殖民地的假髮,與回歸前沒有任何分別。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曾誇誇其談,認為《基本法》容許終審法院邀請外國法官參與審判工作,有助促成本港法官及外國法官互動並帶來新思維,有利推進一國兩制;他並表示,有些法官及檢控官受到不合理、非理性的指摘,情況不健康,亦非法治精神的表現。很明顯,他不是昧於形勢,就是別有用心。在外國,法官並非神聖不可批評,唯獨香港法官好像神靈一樣只能遠觀不能褻玩,可謂咄咄怪事。

司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香港回歸後之所以亂象叢生,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因素,而司法獨大絕對是主要原因。眼前就有一宗新鮮個案。《東方日報》記者去年三月在進行正常採訪時,懷疑遭一名男子恐嚇,其後警方落案控告該男子刑事恐嚇罪,案情並不複雜,而且證據確鑿,詎料法庭竟裁定表面證供不成立,被告當庭獲釋。還有,壹傳媒老闆黎智英早前粗暴指罵東方記者,並揚言「實會搵人搞×你」,但至今未被落案檢控,如果說當局不是刻意包庇,三歲小孩也不信。

法治不彰 港府失職

袁國強聲稱香港過去二十年間經歷不少風浪,整體保持經濟繁榮,維護核心價值,包括法治、司法獨立、保障基本人權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局執法雙重標準,不僅帶頭破壞法治,而且踐踏新聞自由,類似例子不勝枚舉。更不可思議的是,香港回歸二十年,《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依然遙遙無期,以致出現法律真空,令港獨分子有恃無恐,這難道不是港府尤其是律政司的責任嗎?佔領之亂已結束將近三年,大部分搞手及黑手至今未被落案檢控,所謂的法治究竟從何說起?袁國強據傳即將離任搵真銀,他留下的爛攤子又由誰來收拾?

近年香港紛紛擾擾,港獨氾濫成災,恰恰證明法治不彰,而這正是律政司失職所致。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訪港時寄語港府官員「一寸丹心唯報國」,不論是行政機構主要官員,還是立法、司法機構的負責人,都要有國家觀念,要善於站在國家的高度來觀察及思考問題,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公眾安全、發展利益,履行自己對國家的責任。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這番話對於「花崗岩頭腦」的人而言,無異於對牛彈琴。

說到底,香港是中國的地方,不是外國的地方,要真正落實「港人治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必須依靠真心擁護回歸的愛國愛港人士,而不能依靠那班身在漢營心在曹的「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