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土地政策牽一髮動全身,是回歸後歷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廣受社會各界關注。民調顯示逾七成市民最關注的議題就是房屋政策。有所謂「安得廣廈千萬間」,理想社會中的安居樂業,也把安居放在首位。
房屋政策涵蓋面寬廣,可以肯定的是,出租公屋是基石。基石不穩,山搖地動。基層家庭佔人口比例最高,逾八十多萬戶,社會服務聯會過去的統計數字,其中貧窮人口約接近一百三十萬。近年政府在扶貧安老助弱三大環節做法進取,有效令數字下降至約九十萬,其中能否入住公屋是生活保障的關鍵所在。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綱領中的房策以「置業主導」作為亮點,早已在基層市民中引起疑慮,等到《施政報告》一出,強調大力推行「綠置居」,並將之恒常化,在學界及業界中帶來爭議,及至「八十萬個公屋單位已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的說法宣諸於口後,「封頂論」不脛而走,用全城哄動來形容,絕不為過。
有論者為林鄭解畫,表示她為人過於坦白和心急,並非認為八十萬真的足夠,但作為行政長官,她的一言一行稍有差池,對社會帶來的衝擊會是非常巨大,並非簡單致歉可以化解疑慮,相信爭議將持續一段長時間,並且會削弱政府的管治權威。
從基層市民的角度看,擔心政府會減建公屋,令輪候上樓的時間更長。林鄭有必要在合理時間內,全面解釋政府的公屋政策,加大力度釋除公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