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事新作風,新政府上台後急不及待展現新風格,運房局局長陳帆昨日更深入基層了解住屋情況,感觸得一時哽咽。問題是,本港民生問題千頭萬緒,單是做騷是不足夠的,如何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才是當務之急。
陳帆應社福組織邀請探訪深水埗劏房戶,看見狹小簡陋的劏房不禁感觸得眼泛淚光,承認這樣的居住環境「沒有尊嚴」,「比六十年代更差」,然而問及如何解決基層上樓難時,他一味重彈覓地建屋需時的舊調,唯一較有新意的是接納由社福機構向基層提供條件較理想的廉價劏房,並以先導方式試行。其實,說是較有新意也不盡然,目前由社福機構營運的「光房計劃」就是先例,由有心業主將物業出租給社福機構,再由社福機構翻新和提供簡單設施,分間成細單位租予合資格家庭。
儘管有關計劃的出發點很好,但掣肘同樣不少,由於屬非牟利性質,對市場欠缺吸引力,有心業主並不多,出租年期也不長,受惠人數非常有限。「光房計劃」過去數年只有四十多個單位參與,受惠家庭累計不過一百多戶約三百多人,對比全港二十萬劏房戶和龐大的住屋需求,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何況滿足基層住屋需要理應是港府的責任,如今公然將責任轉嫁予社福機構,不僅不公平,更是不負責任,而且有鼓吹劏房之嫌。社福界要求由港府主導及資助,立法會議員更要求港府重推租管措施,顯見單由社福機構負起房屋重責,根本就是強人所難。
事實上,房屋問題已成本港老大難的問題,上屆政府雖然誓神劈願要動大手術解決,結果眼高手低,事與願違,不僅公屋供應全面滯後,公屋輪候人數屢創新高,私樓及租金升幅更遠超歷朝歷代,五年下來樓價累升逾六成,「重中之重」早就淪為無殼蝸牛的「慘上加慘」。林鄭月娥新官上任三把火,擺出無懼收拾爛攤子的姿態,聲稱擬就土地規劃成立專家小組,開放討論以求達到社會共識,無奈遠水難救近火,最怕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最終又是一事無成。
同樣令人擔心的還有安老問題。上屆政府上台前曾公開承認港府對不起老人家,賺得不少好感,可惜五年下來,津助安老宿位竟然只微升一千四百多個,對比新增十五萬長者人口,簡直不成比例;單是去年已有六千名長者等不到宿位而含恨而終,足見港府刻薄無良,視長者為包袱,到頭來更對不起老人家。「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的受訪者一面倒批評當局的安老政策錯配資源,欠缺規劃,虛應故事,可謂一語中的。
今屆政府被寄望於「強政勵治」、「女媧補天」,國家領導人更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共勉之,但時間不等人,基層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新政府沒有新思維、新視野,則不管落區再多,親民騷做得再好,也是跟前朝的「一張櫈、一本簿、一支筆」的爛騷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