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的組成,象徵意義重大,但不可能即時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多大助力;而同時另一發展更為重要,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和海灣國協議相互貨幣進行直接交易。中國與沙特和海灣國的最大貿易商品是石油與天然氣,貨幣直接交易,不需通過美元兌換,便是中國從這些國家買石油、天然氣可用人民幣支付,再轉為它們的本國貨幣,這便動搖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石油美元體制。
一九七一年前後,美國因缺乏足夠的支付能力,在法國壓迫下,取消了二戰後美元與黃金掛鈎的體制。為防美元過速貶值,基辛格努力與沙特皇室達成協議,一是沙特出售石油以美元結算;二是美國用軍事力量支持沙特皇室的統治權。這是隨後四十多年來美國可肆意印刷美元鈔票的政治經濟基礎。當伊拉克政府用歐元取代美元為石油貿易結算時,美軍悍然出兵侵佔伊拉克。
今次沙特與海灣國準備棄用美元,反映它們與美國交惡。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石油、天然氣進口國。去年中,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已用人民幣結算,俄國也取代沙特成為中國石油進口最大來源地,或許這便迫使沙特等也要用人民幣結算來與俄國爭奪中國的進口市場。
由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傾向,近一年多西方已提出以石油人民幣來替代石油美元。石油、天然氣用人民幣結算是第一步,中國將可逐步把國際貿易轉變為人民幣或本幣結算。市場上多出的美元會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