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全民退保基金構思

全民退休保障的諮詢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社會上對全民退保的討論仍未能凝聚共識,根據最近一所大學所做的研查,贊成或反對不加限制的全民退保計劃,支持度分別是百分之五十一對百分之四十九,若是計算了統計的誤差值,可說是兩者的支持度其實是相若。這表示了全民退保這個議題的爭議性,特別是一種兩極化的意見陳述已不可避免。在這裏,筆者看到的是支持或反對的一方根本沒有交點,彼此都在自說自話,更無助事情的討論,更遑論達成全民退保計劃的共識。

福利開支 加易減難

支持全民退保的一方,所堅持的是一種社會公義,當老人家還是年輕時,他們為香港的發展打拚,為香港的繁榮付出過努力和汗水,到了他們年老時由社會供養,使老人家可以活得有尊嚴,可以老有所養。從感情的角度看,筆者並無異議,甚至認為支持一方所倡議的每月三千多塊錢並不足夠。站在社會公義的立場,對無依的老人提供起碼的支持,在香港這個富庶的社會也不是過分的要求。

反對全民退保的一方,所堅持的是「錢從何來」的疑惑,從財政的角度分析,資金從來都是福利政策的重要考慮,因為福利政策的開支改變是加易減難,這個局限是一個大考慮。特別是未來人口老化的趨勢嚴峻,反對不加限制的全民退保建議,其立論也在政策的可持續性。對筆者而言,只要能解決全民退保的持續發展,全民退保才可以有效推行。換言之,一個財政健全的全民退保方案才是重點,假若我們只講理念而不理實際狀況,這是不切實際,也無法得到對全民退保計劃存疑的一方支持。

有意見以為,政府在教育、醫療上的支出也是福利一種,為甚麼教育和醫療可以是全民皆有的福利,而全民退保卻有疑慮?我們不要忘記,教育和醫療在另一個角度是社會的投資,因為教育代表了整體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而醫療也一樣,讓社會的健康水平提高,社會的生產力也可以上升,反過來對社會發展有利。說到這裏,筆者已感到贊成全民退保一方的怒吼,可是我們要承認,對老人家的承擔會是社會的一個很大的負擔,對社會的生產力並沒有增加,這是一個純粹從財政角度出發的意見。

投資所得 決定開支

那麼要怎樣才可以在財政上站得住腳之餘,又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筆者的看法是,財政問題由財政方法解決,全民退保的問題既然是在財政上的困難,只要在財政上多花腦筋,在財政可行的基礎上推行全民退保。

筆者的建議是以基金的形式來推行全民退保。我們要成立一個退保基金,每年退保的開支由基金的投資所得來支付,而且要奉行穩健的基金管理和使用。要留意的是,這個建議內的退保支出金額,是由投資所得來決定而不是一個固定數額,這樣才可以確保基金的本金不致因開支增加而被蠶食,到最後基金因本金用罄而無以為繼。坊間也有一些類似的方案,但由於涉及加稅,更改強積金供款制度等具爭議的課題,加上固定的退保開支,形成財務可行性成疑。假如每月的退保開支並不固定,這會省卻對退保開支尾大不掉的疑慮。或者有人會擔心這不是說這個基金有可能因投資虧損而無法支付退保開支?這個情況或可能發生,但參考外匯基金的保本投資安排,充其量是回報較低而已,而且也可以用過往平均回報的方法鎖定退保開支。箇中道理是在財務上可行的前提下為退保作出安排。

當然這個基金構想的規模很大,初步構思最少要二千億元,而且也不可能馬上實行,社會也要準備,未來的財政預算案減糖少甜也有望可以累積這個基金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