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電子流動支付平台

農曆新年期間在內地和朋友聚會,飯後大家紛紛拿出手機給付錢的朋友轉帳。「AA制」的交錢方法不用再像過去「數現金夾錢」,變得更加電子化了,這是受益於科技和金融創新。

在香港,流動支付不算太普及,或可歸因於兩方面:一是香港消費者較謹慎保守,注重私隱,關心電子銀行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現有的銀行系統在香港實在太發達,內地消費者遭遇的銀行理財不便,在香港沒有這種體驗,自然也不着急求變。

可是,電子時代的來臨卻是實實在在的大趨勢,如果滿足現狀,或許將錯過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在看似飽和的市場裏,可能隱藏着另一些機遇。以內地阿里巴巴的支付寶與騰訊的微信競爭為例,原本支付寶佔據了內地電子支付市場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份額,每天交易數量甚至達到二千五百萬筆,內地消費者也基本形成了網購用支付寶的習慣。但騰訊卻巧妙地利用「紅包大戰」,迅速分割流動支付業務的市場份額。

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巨頭的模式競爭,預示着內地流動支付市場的發展方向。騰訊通過微信交友平台,使朋友之間和名單上的人及商戶可以相互轉帳和消費。至於阿里巴巴,則更多通過原有的淘寶商戶網絡消費基礎來發展支付寶業務。

同時,「未來醫院」(以支付平台掛號、付款和查看報告)、「未來生活廣場」(以支付平台預訂、購物和支付線下商圈休閒玩樂)等項目,均已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