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港粵環保項目夭折異曲同工

兩天之內,香港立法會通過終止擴建屯門及打鼓嶺垃圾堆填區撥款辯論,廣東江門也在次日宣布,轄下鶴山市府決定對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項目不予申請立項。

巨大悖論擺在面前

至此,這兩個引起粵港澳三地市民廣泛關切的環保項目,以暫停興建、民眾取得上風而暫告一段落。三地民眾現在得以長舒一口惡氣,但事件到此卻並不能真正結束。香港垃圾圍城的嚴峻事實,將迫使港府未來不久仍會提出變通計劃;江門鶴山的核燃料產業園儘管告吹的可能性較大,但中國目下核電項目眾多,急需核燃料,相關產業園在江門選址不成,將來勢必還要選在別地。兩個項目,都屬於NIMBY(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的後院)的厭惡設施,無論將來坐落何地都會引起反彈和爭議。如果遇到反對就暫停,就另行選址,這些項目很大可能將陷入無休無止的爭論泥潭,但形勢比人強,現實並不允許項目長期拖延,由此,一個巨大的悖論就會擺在每個人面前,要發展,就會一定程度上犧牲環境;要環境,就會犧牲一定的發展速度和生活質素。在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出路到底在哪裏?

這是一個現實無法提供答案的問題。在目前科技水平下,要保證一個工業項目絕對不影響環境幾乎不可能。而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又迫使一些工業項目必須刻不容緩上馬。兩者之間如何處理好平衡關係,實乃考驗一個政府執政智慧的關鍵。

江門鶴山項目碰壁,本質上是因為民眾不懂核電而產生恐懼,日本地震造成的核電站洩漏,進一步加重了民眾的這種心理陰影。當地政府儘管事先做了一些解釋性的工作,但普通民眾出於對政府一貫的不信任,對這些解釋很不以為然。更重要的是,江門官方未就此項目與港澳進行有效溝通。此種情況下,江門市政府宣布對此項目不予申請立項,其實助長了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情緒,民眾會以為,政府做了虧心事,頂不住來自港澳和內地的輿論重壓,於是急忙改變初衷。

走群眾路線不可少

香港垃圾堆填區項目被終止討論,情況與此相比異曲同工。其一,港府不按規矩出牌,連屯門區議會都未諮詢完畢就匆匆要求撥款;其二,港府根本未想到深圳灣隔岸的深圳居民對此也會表達極大的關切,並有人聲言要到香港遊行示威,所以港府事先也未與深圳市政府溝通。

兩個項目前後夭折,異地輿論因素顯然都佔有一定分量。在厭惡性項目不太可能完全獲得公眾理解支持的前提下,政府需要多方開動腦筋,其一:選址應盡量遠離人群聚居地。江門官方最大的錯誤,就在於無論如何都不該將一個容易引起公眾恐懼的核電項目,選址於人口密集地區。其二,官方必須找到身份合適的獨立第三方,就項目可行性和安全性向民眾做耐心細緻的解釋。內地政府失信於民眾時間已久,僅由政府發聲,民眾只會加重懷疑。其三,環保成本要捨得投入。港府此次受挫,自己前後食言,又兼拒絕新技術,終致各方群起反對。其四,政府一再宣揚項目無害,但民眾不信,政府最好現身說法。江門官方聲稱燃料棒拿在手裏都不用害怕,若真有主事官員在嚴格監督下親自示範,民眾還會不信嗎?抗議即撤,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公眾首次跨境聯手反對,則是環保新動向。無論哪個政府,如果無可避免要再上厭惡性設施,走好「群眾路線」必不可少。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