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雖然對本地生產總值貢獻只是百分之四點五,但旅客帶來的消費卻十分龐大。一一年香港的總消費三千多億元港幣,其中來自境外旅客(內地居民佔七成)的消費至少千多億元。若沒有旅客的消費,香港市道會極其蕭條,失業問題必然出現,不像現在那樣近乎全民就業的百分之三點四的低失業率。
香港作為旅遊城市,吸引海外旅客的是香港的中國風情;吸引內地旅客則是香港發達成熟的城市文化與生活。香港靠的愈來愈不是主題公園,這可見諸不過夜旅客的眾多和內地個人遊的愈來愈多於旅遊團。
香港人去日本、南韓、台灣,也已經不是去主題公園或名勝景點,而是欣賞享受當地的文化與生活。香港旅遊吸引力,特別是對龐大的經常來港的珠三角居民,他們不會每次都來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等,也不都是買名牌奢侈品,而是愈來愈像香港人往深圳、廣州,悠閒地吃喝逛街和尋親訪友。珠三角的居民來港的可能一個月不止一次,與香港往日韓台星馬至多一兩年一次不同,變成了同城化的來往;甚至是到香港某一處買些油鹽醬醋、日常用品,一如馬鞍山居民到沙田、港島購物、玩樂一樣。
這樣的轉變,使內地旅客分散於香港各地,也把消費需要分散給各行各業,對香港整體經濟社會的發展積極作用更大。香港社會是接納抑或是排斥呢?若還是排斥,必招致珠三角等內地的反響,以牙還牙,這便是雙輸局面。排斥內地旅客,香港還是自由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