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中產下流

最近幾年在社會政策討論方面,經常都出現所謂中產下流的分析,中產向下流動的趨勢,其實就是本欄過去幾天所討論的其中一個現象,中產的定義,無疑隨着時間有所改變。

過去典型中產的特質,已經不再是牢牢地整合起來,以昨天本欄所列舉的幾個主要表徵,例如專上教育或有某些專業和半專業資格,有自己的物業,可以自行解決各方面的生活問題,在二十年前,這些條件都比較容易整合起來,但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畢業生在就讀大學時已經排隊申請公屋,這在二十年前不可思議,也是打破了以前部分學者採用最簡單的單一指標,有自己物業房產,或住在私人屋邨樓宇的,比較容易定性為中產。

中產下流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過程令到中產的面貌愈來愈模糊,也愈來愈難定義,財政司司長算不算是中產,可能比較有爭議,但月入七、八萬的專業人士,例如律師和會計師,則不可能把他們踢出中產的行列,當中產的面目模糊,而包括的群體又闊且廣時,那就無法再好好針對中產而制訂相關政策。

政府真的要做,那就按收入和負擔來劃入,收入由二萬到十來萬劃成幾個分段,單身、夫婦,和有一到兩名子女的小家庭要區分出來,本身有自己的物業和租住房屋的又要再分辨出來,把這些大致上劃為中產的群組再細分成幾組,某些群組可以定性為真的中產,可以自求多福,政府不必操心,哪些是給擠壓向下、名為中產,但卻無力自助而要有求於政府,如果不這樣劃分而只籠統叫中產,那就茫無頭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