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中產基層分別不大

爭議甚麼叫中產,其實是意義不大的玩意。因為就算是學術界也有不同意見,爭論也相當大,與其去爭拗中產的定義,不如避重就輕,針對個別組群的背景和特性,才給予政策的配合。

如果真的是傳統上典型的中產,他們多是專業人士,有專上學歷,收入在中位數以上,甚至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物業,此外也有積蓄存款,用作投資。如果是針對這種形態的中產,政府除了提供覆蓋全港的公共服務,例如運輸網絡、治安、環境衞生等,中產對政府所求不多,這些中產多有優厚的退休福利,連生果金都不用領取,也有公司以及私人購買的醫療保險,可以在私人醫療市場取得服務。所以大體而言,中產是自求多福,不必有甚麼求助於政府,所以過去個人對中產的定義和判斷,多是從這個角度出發,中產和基層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對政府的依靠。這當然很難劃一條截然二分的線,但愈靠政府服務支持,就愈靠近基層,愈傾向自行解決生活問題,就愈靠向中產。

以房屋為例,自己購置物業,這是非常典型的自我解決問題的例子,而基層則住公屋,靠政府的資助來解決房屋問題,由公屋搬進居屋,可以象徵由基層移向中產,而一些生長在公屋的第二代,可以自行購置房屋,也可以表示一種社會階層的流動。

但現時的中產,已經愈來愈失去完全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入息中位數只有一萬兩千元,就算翻一番,去到兩萬四,也不可能自己購置物業,到私家醫院做手術,愈來愈多中產打政府主意,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產和基層已經分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