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弱點露 遭唱空雪加霜

風水輪流轉,投資新興市場由熱轉冷,資金卻源源流向美國和日本等成熟體系。投資者見異思遷見慣不怪,資金流向屬周期性,何處有賺錢的機會就一窩蜂湧往,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市場有否出現結構性改變。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難一起「斷症」,但大部分國家基礎設施落後,依賴單一產業,優勢容易被取代,弱點充分暴露,財金官員須痛定思痛進行深度經濟改革。

如渾水創辦人Carson Block所言,投資者過往對新興市場的增長及回報過於樂觀。金磚國的含金量被高估,熱錢猛進急出,對新興市場更添壓力,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泰國由天堂墮進地獄的例子便是借鏡,新興市場無疑已吸取了教訓,對匯率控制更為敏感,但仍為貨幣政策和通脹等問題疲於奔命。

中國已意識到本身結構性問題,今年旨在撥亂反正,但值此調整期之際,巴西和俄羅斯等商品出口國亦受波及,令情況雪上加霜,並加重投資者的避險意識,寧願將資金投向緩慢復甦的美、日市場。國際貨幣基金會認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仍遠高於發達國家,外匯儲備及抵禦風險能力增強,總債務亦低於發達國,經濟基礎更形穩固。不過,熱錢但求最短時間獲取最大利潤,投資者的過於短視,進一步使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美國一聲退市,美股依舊迭創新高,引爆的只是新興市場泡沫。人民幣有賴未可自由兌換仍可保持強勢,防止熱錢加快流走造成惡果,惟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金磚國,其貨幣今年大幅貶值,不但未能幫助出口,更增添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央行須加息遏通脹,不利經濟發展。另方面,滯脹的風險窒礙國際投資,集資困難亦對經濟形成惡性循環。

資金雖從部分新興市場撤走,但部分新興市場代之而興,中國工資成本猛漲,已使訂單流向東盟國家,墨西哥獲美國的廉價頁岩氣供應,亦使製造業競爭力提升,相反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則受影響。新興市場未來將會執位,「中國製造」的份額部分要讓出給墨西哥和越南,金磚五國只是或地大,或人多,或資源豐富,實際競爭力正呈此消彼長。

中國今年陣痛難免,採購經理指數(PMI)連月收縮,反觀歐元區PMI上月重返盛衰分界線以上,假如歐洲亦踏上復甦之路,國際資本或加快由新興經濟體流向發達國家,使衝擊更為嚴峻。新興市場需強化本身優勢,依靠廉價勞動力很容易會被另一國家所取代,發展至某階段後便須升級轉型及推動內需;中國正朝着這方面努力,可惜步伐太遲和太慢,未來是帶領其他新興國家走出困境,抑或硬着陸砸碎金磚,其努力將是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