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只為錢 教育亂象非偶然

浸會大學近來曝光率奇高,一時為爭奪前李惠利學院地皮與政府反目,一時為租用烏溪沙青年新村作學生宿舍被質疑違反地契,現在又涉嫌無牌經營賓館而成為醜聞主角。一間高等學府,不是埋首學術研究及作育英才,反而一再捲入土地使用爭議,正是香港教育亂象的冰山一角。

浸大十多年前獲政府批地,在九龍塘聯福道興建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為訪問學者、研究生及本科生提供非牟利居所,也即教育用途。可惜,這個國際中心掛教育羊頭,賣營商狗肉,早在○四年就被《太陽報》踢爆涉嫌接街外生意,並因此遭民政事務總署發警告信。更叫人嘖嘖稱奇的是,浸大根本不把當局的警告當一回事,繼續我行我素。現時浸大將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的七成房間供本校研究生及交流生居住,另外三成可讓浸大教職員、學生、校友以及轉介到校的訪問學者或相關人士居住,有旅遊網更刊登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的租房資料供旅客參考,亦有旅行團團員網上投訴房租太貴等不愉快經歷。

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位於九龍塘,地點絕佳,交通便利,出租房間不愁無客源,顯示浸大有營商頭腦,然而此舉既違反土地使用條件,亦涉嫌無牌經營賓館。浸大聲稱,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以自負盈虧模式運作,若有盈餘,會用於大廈設施的更新及定期維修,這等於間接承認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存在出租牟利的事實。

土地必須用得其所,經營賓館必須領取牌照,這些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作為高等學府的浸大沒理由不懂。浸大無視規章制度,無視當局的警告,涉嫌長期無牌經營賓館牟利,知法犯法,是不是應該罪加一等?這邊廂,浸大聲稱缺地發展,爭取前李惠利學院地皮的目的之一是為大學生提供宿舍;那邊廂,浸大在學生宿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將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出租牟利,是不是自相矛盾?打着為學生謀福利的旗號,幹着損害學生利益的勾當,叫支持浸大的市民情何以堪!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仍然是不少高校的座右銘,然而觀乎本地不少高校的所作所為,不禁令人懷疑如今的大學之道,已經不是明明德,而是一頭鑽進錢眼裏。事實上,在港府錯誤提倡教育產業下,近年高校紛紛將教育當作搖錢樹,明知不具備基本條件,卻大量招收內地學生,又大量提供副學士等自費文憑課程,教學質素卻備受詬病,有些學校甚至租用街市、夜店附近的建築作課室之用,這哪裏是作育英才,根本是「發錢寒」誤人子弟。

綱紀一廢,何事不生?高校無牌經營賓館固然令人咋舌,當局長期坐視不理,有法不執,更是難辭其咎。高校為賺錢不擇手段,醜聞纏身,不僅反映高等教育亂象,更反映港府的管治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