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今年二月底公布一三至一四年度賣地計劃時,曾誇下海口將盡推賣地表內四十六幅住宅地皮,可建一萬三千六百伙,比對上一年度只得八千二百伙,預告供應量大增。不過,在截至九月底的首兩季,共推出的十六幅住宅地皮,僅可興建約四千九百伙,距目標甚遠。難怪政府突然宣布,把預售樓花期延長至三十個月,製造短時間內供應增加的印象,凸顯政府官員慣於講咗先算,為堅持達標,不理會市場近期出現的深刻變化。
其實,今個財政年度的賣地表本來就充斥着數字遊戲,四十六幅住宅地皮比往年多,的確迎合早前的市場氣氛。可是在公布計劃時卻有二十二幅並未完成更改規劃,根本不知何時能出售。一季過後的今天,亦只得五幅完成改規劃,有五幅更是僅在籌備更改規劃中,最終能推出幾多是未知數,不知是否擔心實際供應隨時少一截,於是有地可推便大力推。
本年度賣地計劃另一個賣點,是隨時增添地皮,搵到一幅加一幅,言下之意是有多無少。發展局局長昨天宣布已覓得六幅新的住宅地皮,即時放進賣地表,額外增加一千五百伙供應;由於同時從賣地表抽走三幅地皮用來興建公屋,供應量因而減少一千七百伙。一加一減後,看似分別不大,但以細地皮換走較大的地皮,顯然是想令人有地皮數量多多的感覺。
如要做到提供一萬三千六百伙的目標,半年便應推出可建六千八百伙的地皮,實際只得四千九百伙,本來適逢樓市驟冷,靜觀其變無壞。不過,政府可能明知賣地表水分過多,早就另闢蹊徑谷高可售地皮的興建單位數目,除了繼續限量,早前又增加多幅地皮的地積比率,提高建築密度,目的是製造伙數可達標的印象,轉圜餘地便愈來愈細。
此外,政府更在下一季賣地安排見光前,搶先宣布把樓花期從二十個月延長至三十個月,讓遠期樓花提前發售。其實,早在樓價開始急升時,已有不少意見提醒政府可透過延長樓花期增加供應,紓緩一下緊張市況。當時不做,現在姍姍來遲,錯過了最佳時機,到美國宣布退市時間表,買家變得審慎,卻人為地催谷短期供應,只怕不合時宜。
土地供應短缺令樓市失衡,是多年來積累的問題,需時解決。政府官員沒有深思熟慮,為求掌聲把目標講大咗,急於求成變得騎虎難下。當然,樓市要撥亂反正,土地必須增加,並持之以恒,但內外環境已變,加上財政年度只過了一季,賣地表內的餘下地皮未來能否成功轉為可售,亦屬未知數。現在狂推地,往後可能不夠賣,何不先睇一睇,不應貪一時之快,除非政府的真正目標是推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