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競賽寸土爭 私募棄港要當心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區內主要的金融中心,兩地各擅勝場,各具優勢。港星兩地除了在股市、匯市、債市等主要金融市場領域積極拓展版圖外,近年發展十分蓬勃的私募基金,也是兩地有意爭取和招攬落戶的對象。以往港星兩地的實力旗鼓相當,但近年的形勢是港沉星揚,私募基金大部分均選擇在新加坡落戶,香港這邊廂則斯人獨憔悴。

香港作為區內主要金融中心,在很多競爭條件方面與新加坡相若,例如兩地均有較完善的法制、名列前茅的市場自由度、先進而發達的金融基建等。在選星棄港的私募基金眼中,兩地較明顯差別只有幾樣,其一是新加坡對私募基金給予稅務優惠;其二是新加坡與較多地區簽署防止雙重徵稅協議,迄今為止的數目已超過六十個,香港簽署的數目大概只及新加坡三分之一。

新加坡對私募基金提供稅務優惠,香港則暫時落後於形勢,無法令本港私募基金業進一步壯大,是客觀存在事實,不過論到吸引私募基金,兩地競爭條件的差距並非有天淵之別,香港要後來居上,亦並非太難辦到,問題是港府官員是否注意到問題所在,不讓香港繼續處於劣勢。

另方面,香港必須明白本身的優越條件,其最大優勢是背靠祖國,這項條件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從包括索羅斯等著名基金經理近年均來港設立據點,可見這項優勢的威力。內地龐大的消費群現時已成為全球零售商覬覦的焦點,而內地日漸興盛的投資需求,對國內外的財富管理業界來說,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基金經理而言,只要利之所在,就不愁沒有他們的蹤影。以中國為例,雖然至今仍然在資本帳項目實施資金管制,但由於投資機會俯拾皆是,到中國探路或者嘗試設立據點的海外基金,依然絡繹不絕。因此只要香港繼續為基金業提供較多的賺錢機會,經營條件保持合理適當、居住條件合宜,香港就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保持優勢。

香港作為區內的金融中心,必然有本身的強項弱項,強項要不斷保持優勢,才可立於不敗之地。一個金融中心能夠做到「周身刀,張張利」,當然天下無敵,但實際情況未必盡如人意。如果發展蓬勃的私募基金是兵家必爭之地,港府就不可視若無睹,必須及早提出應對措施。

假若香港具備先天優勢,在發展財富管理中心上亦敗下陣來,慎防損失的不僅是一兩個環節的金融業務機會,而是監管當局的心態和策略上出現盲點,「不知己,不知彼」,令香港在金融中心的爭霸戰上漸露頹勢,危及金融中心的基礎。